-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学教育视野下的语文教学
国学教育视野下的语文教学
作者:董世强 文章来源:龙泉驿区洛带镇第二小学校 点击数:494 更新时间:2009-7-10
本世纪初,曾经被人们淡忘的国学日渐升温,如果说开始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话,那么其后则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不论是大学课堂的国学热,中小学课堂的读经潮,还是《百家讲坛》掀起的文化风暴,不可否认的是,国学教育已经在悄然间来到了我们身边。笔者所处的学校开展了相当长时间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在国学教育与语文教学的相互渗透与促进上笔者做了很多尝试,有了愈发深刻的体会和可喜的效果。
一、对国学教育的定义与定位
对我们来说,国学教育究竟是什么,或者,对孩子来说,国学教育究竟能让孩子有什么收获。寥寥几十个字的定义只能让我们有粗浅的了解,单纯的背诵也只是让孩子窥得国学的一鳞半爪。国学教育不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更需要身体力行。
(一)经典浸润人生:正确定义国学教育
“国学”的提出,是相对于“西学”而言的。清朝末年,“西学”凭借着坚船利炮传入我国,“国学”的提法也应运而生。“国学”的“国”有着特定的社会、历史的内涵和特色,“它根植于中华文化土壤而破土萌发,已经深深的镌刻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基因之中,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发展至今,形成了以儒学为核心,兼容道、佛思想的文化体系”。
国学教育不是腐朽,不是单纯的复古。有人可能会深切地担忧国学教育会不会培养出“百无一用是书生”的“书呆子”来,或者会不会束缚孩子的思想,形成僵化的思维模式。一方面,我们必须明确国学教育绝不是抱残守缺,而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合理地扬弃,批判地继承,用面向未来的眼光来看待国学。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承认,当面对着前人创造出的文化时,决定权永远握在后来人手中,是后人在解读,在决定着自己的态度、行为和命运。
此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国学教育不仅牵涉到古与今的问题,还关乎着中与外的问题。中国教育是要自主发展,还是追随他人,在祖国日益强盛的如今,国学教育的兴起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人对自己文化的反思,心态的调整。
(二)矫枉无须过正:正确理解国学教育
在推广国学教育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做法值得商榷,值得我们深思。比如,某学校让孩子穿长衫给老师行跪拜礼的事件,上海的第一家全日制私塾等。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曾经谈到过传统的教育的三种流弊之一:“这种教育的结果,渐渐趋于保守古训和文字的方面。古代保存下来的东西固然是最好的一部分,但是大家把这保存下来的东西看得太重了,反把人类社会日用的教育看轻了,以为社会日用的教育不能算做正式教育的一部分。”并提出:“怎样可以使偏重文字方面的教育与人生日用的教育维持一个持平的比例。”是的,在过去的几十年我们也许过于忽略了国学教育,但也无须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们需要把握好尺度,在二者之间找出一个和谐的比例。
二、国学教育与古诗文教学
细细说来,笔者的国学教育探索走过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的认识和“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再认识两个阶段。在小学的语文教学当中,和国学教育关系最密切的就是古诗文教学。古诗文教学让我迈出了再认识国学教育的第一步。
(一)诗抒情:在情感中熏陶升华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许多优秀的古诗,经历了岁月的大浪淘沙,直到今天仍然熠熠生辉。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静谧幽远,“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热血沸腾,“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的记忆共鸣等等,都能带给孩子独特的审美和情感体验。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鬼李贺……孩子们都能通过他们的诗跨越千年与古人对话:山水田园,边塞高歌;解读人生的起起落落,品味人生的悲欢离合;足不出户游览祖国的壮丽河山,边读边遥想群星璀璨,月圆长河。在诗里,情感得以升华,灵魂得以寄托。每学一首学习课本上的诗,我就让孩子们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积累,去拓展,去搜集,分类整理,朝夕诵读,每个孩子角度不同,爱好不同,经常交流,互有启发。
(二)诗言志:在品读中志存高远
特级教师孙双金认为课堂教学有三重境界:一是心中有案,一心只为教案走;二是心中有文,读懂课文万事休;三是心中有人,教育乃是唤醒人。
古诗正是“唤醒人”的最佳媒介之一。在现实的生活和学习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挫折。当遭遇挫折时,我让孩子读“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当付出努力却收效甚微时,我勉励孩子读“莫嫌海角天涯远,但肯扬鞭有到时”。志当存高远,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在诗中找到自己人生的目的,找到那个等待唤醒的自己。
(三)文以载道:在学习中感悟经典
母语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源泉,语文课程的首要目的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中主要培养和提高学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