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上盐湾中学.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与上盐湾中学

我与上盐湾中学 秦希军 上盐湾西安同乡们在去年聚会时提出倡议,号召所有盐湾人积极行动,以“记述盐湾,宣传盐湾”为宗旨,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记录上盐湾的历史人文、民俗风情、自然风光和名人轶事等,将来汇集成册,供后来者学习了解和传承借鉴。书名都想好了,就叫《三十里盐湾》. 《三十里盐湾》图文征集邮箱: HYPERLINK mailto:446394322@ \t _blank 446394322@ (三秦出版社编辑:甄仕优)。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这是一项有意义的活动,希望大家一起努力,或拿起笔,或端起镜头,都来做一份贡献。我青少年时期的生活与上盐湾中学有很多交集,今天,做一简单记述,算是对这一号召的积极响应,也可补充一点中学办学历史的细节。 秦塌:一个梦想开始的地方 学知识,学文化是一个多么良好且简单的愿望,然而在1968年以前,却是盐湾人难以实现的梦想。那时,小学能有五六所,而中学则一所也没有,上中学要去鱼河、镇川或者榆林去上。学习好、出身好的青少年才有一定机会,但名额有限,能考上或选拔上的,凤毛麟角。每年,全乡能去上初中的不过七八个。记得那时我们村只有过一个人上过榆林中学,但也因受文革武斗牵连未完成学业。我大姐小学很优秀,是尖子学生,但是因为家庭成分不好,所以没有机会被选拔上。母亲把大姐的“三好学生”奖状扎了一大卷,保存了好多年。 虽然说文革对初等教育冲击很大,但榆林地区中小学在数量上的增加主要还是在这段时间实现的。大约是1968年,上盐湾公社也要办中学了。这是一件好事,也是一项政治任务,领导们很积极,群众也支持,但一时还找不到一个成熟的地方来办学。那时“有条件要上,没条件也要上”的办事精神还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当时,以高正强为书记的公社领导们,开动脑筋想办法,看中了离公社驻地三里路,在石马沟后沟的一个空着的旧村——秦塌村。村子在一块不宽的塌地上,原来住着与秦山秦家同宗同祖的六七户人家,有三处院落,近二十孔窑洞。我家老宅就在这个村。六十年代,随着农业社集体劳动的兴起,几户人家中有的移了民,有的搬到了石马沟村。1964年,我家最后一个搬出,村子就空了。公社买下了几家的窑洞院落,我父母舍不得卖,但答应无偿借用。公社组织人力又新挖了五六孔窑洞,在塌上塌下平整出两块操场,立起了两付木质篮球架;县里派了不少老师,公社又雇用了一些民办教师。经过半年多的筹备,中学就这样办起来了,当年秋季就开始招生了。因为地方有限,方圆十里的学生都得走读,只有较远的同学可以住校。一时间,沟前沟后,山上山下,学生们来来往往,使得这个原本寂静的小山村一下子变得热闹非凡。 上盐湾中学的创办虽然匆忙、简陋,但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从此,上盐湾的青少年接受初等教育不再是一件难事了。这段办学的历史,使得秦塌这个小山村深刻地留在了很多人的记忆之中,因为这里点燃了人们希望的火种,开启了人们新的梦想。随着中学的进一步发展,一代又一代青少年以此为基础,有了进一步深造和发展的机会。 石马沟村离秦塌很近,小时候我们常往中学跑,大多是去玩,偶尔还能看几场精彩的师生篮球赛。秋天,我和哥哥还常去捋杏叶、割柳枝,因为那些树木还属于我家。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们班主任要由民办教师转为正式教师,公社组织中学老师考评她的语文课,课要到中学里去上。老师提问什么问题,提问谁是先给我们说好的。那天早上,班主任把我们浩浩荡荡带到中学,然后顺顺利利讲完了一堂课,我们积极配合,像一场表演。那时我在小学,对中学老师记不得多少,但是,有几个因为特殊的缘故,我还能点起。第一任校长记得叫陈厚业。我读镇川高中时的数学老师朱序敬,是上盐湾中学第一批老师之一。一个叫高志山的老师是石马沟村马家二爷的大女婿,学生们说他特别严厉。马芝义老师是本乡人,在中学教书直至后来成了我的同事;在秦塌工作,后来成为我同事的还有炊事员老马——一个勤勤恳恳的人,为师生服务到退休。 中学办在秦塌只是一个过渡,办学之初公社就开始计划建设新校区了。新校区选址在公社驻地上盐湾村与石马沟村之间、永乐古城的东南侧的一块坡地上。平整土地、修建教室、箍造窑洞和打制桌椅,等等,工程量很大,所需经费不是个小数。公社一方面号召各村积极支援新校区建设,派农民兄弟和手艺人无偿劳动;另一方面分步实施,多方筹集经费,分几年投入,逐步推进。在校学生也参加了不少义务劳动,为新校区建设出力。经过五六年的建设,一个布置整齐,功能基本完善的中学校园,在我将要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建成启用了。1976年,公社又建设创办了规模相对规模较小的赵家畔中学和碎金驿中学;1977年,在苏岩小学、柏树沟小学的基础上又增设了一年初一班。这些都使得全公社的中学教育获得了极大普及。 我的中学时代 我是77年春季升入上盐湾中学的,因为赶上由春季入学改秋季入学,我们的初中上了两年半。中学搬到新校区后,增设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