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分析选编.doc

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分析选编.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分析选编

PAGE  PAGE 8 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黄志远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 工商系办公室主任、讲师 摘要: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难点很大,传统文化视角中对教与学也有相应论述。本文从两者的特点分析入手,探讨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管理的可行性。 关键词:传统文化 教学管理 创新 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受到政府和企业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然而在实际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管理发展滞后,难以适应快速多变的管理需求。管理部门正在尝试的创新举措又常因为各类阻碍而朝令夕改。 历史上,我国曾经有过发达的官学和私学,传统文化对教育教学理念也多有论述,脍炙人口的启蒙书籍如今已成为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可见,教学管理的创新未必不能融入传统文化,??键在于如何运用。本人拟从传统文化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分析入手,结合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特点,梳理传统文化要素,有针对性地融入教学管理之中,达到传统与创新的有效结合。 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现状 教学管理是按照一定原理,应用一定手段和方法,对教师、学生、课程、教与学、考与评等因素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便更好更快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活动过程。教学管理的重要性已经被各方所接受,且做出了不少关于改革创新的探索,但总体上零星而散乱,缺乏理念的支持和引导,缺乏必要的要求和足够的重视,难以对教学工作起到系统的支撑作用。主要表现在: 首先,创新过程中喜新厌旧。新事物、新观念、新提法甚至是新做法总是容易吸引眼球,快速推动。在推动过程中,原先传统的工作方法和经验被大规模否定,许多好的做法无以为继。更令人难以适从的是新做法尚未普及展现成效,便被下一波新思路所抛弃。同时,许多创新的做法钟情于同制度建设挂钩,倾向用严格的制度来处理教学管理问题,缺少人情味,容易引发师生的反感。在历史时间较长、老员工较多的院校中,这种创新引发的症状表现明显。 再次,对教学管理的认识单一。不少人认为,管理是教学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教师和学生要服从行政管理层对教学的决策和安排,过于民主会导致教学秩序的混乱。在他们眼里,秩序重于创新。还有人认为,教学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是服务教学,因此管理和创新是具体执行人员的使命,与教师和学生无关。这两种看法都将教学管理专职人员和师生割裂开来。事实上,教学管理本身是一项综合性工作,缺乏各方支持配合的管理将成为无根之木,难以持久深入。 最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本身日益复杂。主要表现在:一是学生数、教师数急剧增加,管理宽度扩大;二是专业设置快速多变,传统管理方式逐步向跨学科管理转变;三是很多高职院校在合并的过程中出现了跨校区管理,导致教学管理难度和复杂程度增加、教学资源分散、校园文化建设难以统一等诸多新的问题;四是不少高职院校的办学形式日益多样,学历教育层次较多,一套人马管理多类学生,面临的管理难度不小。以上种种因素表明,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迫切需要一套适应当前形势和未来发展需要的新的管理体系。 二、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所创造且传承至今的独有的、系统的精神成果。它以农业文明为基础,以儒家文化为代表,包含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等其他文化形态,以特有的哲学、文学、艺术、宗教、伦理道德规范和思维方式展现出来。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中华文明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传统文化中关于教学和管理的核心思想 自先秦至清初,出现了许多影响中国教育发展的各个教育思想流派,包括古代儒家、道家、墨家、理学家、实学家等教育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韩愈、老子、庄子、墨子、朱熹、王夫之、颜元等多位教育家。在儒家教育思想中,孔子是中国第一个创办大规模私学的教育家。在当时已有“圣人”之称,自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核心。从教育目的和教育对象上看,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为政》),认为法治具有强制性,只能约束人们的外部行为,德治具有感化力,能影响人们的心灵。他还认为人才不能依靠自然成长,必须经由教育培养,故提倡“学而优则仕”(《子张》)。唐代著名教育家韩愈则对教师的任务及标准有清晰的认识。他认为,“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仅仅六个字,就将教师的任务刻画的入木三分。就教师标准而言,他坚持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标准,指出教师要在道与业两个方面加强自己的修养。就师生关系而言,他更是坦然提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当然,还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教育思想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