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口边上的童年.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渡口边上的童年

渡口边上的童年 也许是最近活得有点累,于是不禁怀念小时候,于是不由地想起了我的童年。 我出生在高邮,一个位于锦河中游北岸的集市村庄。河的南岸也有许多村庄,当时叫不出名字,只记得村里人统一将对岸的人称为“河南的”,两岸的各种来往只能通过一只渡船来连通,于是便有了渡口,而我家就住在渡口旁,于是我的童年也便是在来来往往的过客风景中闪光的。 高邮逢“一、四、七”是有圩的,这时便是我自豪感最为兴盛之时,感觉这时的家乡俨然就是一个小镇,热闹、繁华。周围村庄的人必定会约上家人,或者邀上朋友,到我们高邮来“当街”(逛集市)。或买些菜,或买些日用品,或来这尝尝小吃。在我的印象中,当时的小吃最主要的只有两样,算头号的便是“包面”,老人家把它叫“清汤”,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馄饨”,要是还能再配上油条,当时那简直就是人间美味,也是我童年时代觉得最奢侈的食物了。因为我家姊妹多,而母亲又以“勤俭持家”闻名,所以我很负责任地说,在我的记忆里,这种叫“包面”的美味我一次也没吃过,于是傻傻地以为只有住得远的人才能吃,我们住得近,我们可以吃白米饭。然后私下里又想:唉,要是我不住高邮,妈妈肯定也会带我来“当街”,然后我说我饿了,妈妈肯定会买“包面”给我吃。当我长大后,有能力支付“馄饨”钱的时候,我曾找到了那个地方,叫上了几碗“包面”,只可惜怎么也吃不出当时想象中的味道,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还有一种小吃叫“凉拌粉”。卖家不知是头天晚上还是当天一早把它煮熟的,之后漂冷,摆放在一长条形的挑篮中,摆得整整齐齐,白白的,直晃眼睛。有人要买了,主人抓起一长把置于碗中,洒上配料,便可直接食用,我猜肯定是凉凉的,辣辣的,很是爽口。 当然,这时,“河南的”肯定也会坐渡船来的。要是碰上雨天,那我可有事干了。搬来一个小凳,坐在门口,专心致志地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手中撑着的各色雨伞。“这把真好看”,我自言自语着,“要是我也有一把这样的伞那该多好!”“不要那把了,这把更好看!”很快我便改变了主意。接着,有更多漂亮的雨伞闯进了我???视线,于是我也不断地改变主意,于是又在想:妈妈为什么一把漂亮的伞也不买呢?于是又觉得要是我喜欢的那些伞如果全是我的,那该多幸福?呵呵,这种情结,现在想想就可笑。 印象中,当时“河南的”人没有花生,他们只种棉花。要是有我们这边的亲戚送给他们一点花生,肯定会兴奋上一整天。不过,即便他们收完了自己种好的棉花,也得挑到我们高邮来卖,因为我们这有供销社。但奇怪得是,每次他们卖完棉花,都会不约而同地买上几个大红苹果放到棉花筐底,然后嘴里边啃着边谈笑风生地从我家门前走过。苹果的香味从筐里飘散出来,又把我这小馋嘴吸收到了厅前,抿抿嘴巴,咽咽口水,心里想着:有棉花卖真好,我家为什么不种棉花?那苹果的香味,至今都停留在我的记忆里,而且那种香味无法还原,不可复制。 还有一种情景,每每想起就想笑。 不知为什么,“河南的”人是没有柴火的,农闲时,他们总会坐船到我们这边来“笆柴”(其实就是收集,捆一些掉在地上的枯黄的松针)。因为只有一只渡船,而他们挑的柴火“体型”又庞大,所以一次根本渡不了几个人,无奈之下,只得排队。当时的队伍甚为壮观,从渡口一直往街上排去,足有一里多。我们渡口边的小朋友可有活干了。他们不是要一点一点地不断地往前移么,而松针又很松散,移一点掉一点,于是我们就从家里拿来“笆帚”,趁他们挑起移位的空档赶紧“笆”到一起,呵呵,很快就收获满满。有几个调皮的男孩子,居然使坏,到人家的挑子上用“笆帚”去扯人家人柴火,大多时候人家发现不了,因为都是挤着往前的,人家只以为是磕磕碰碰呢。如若有被发现的,一想到是当地小子,也不敢怎么着,只是抱怨道:“我们从老远的山上笆得来,累得半死,你们倒好,在家门口,弄得比我们还多!”他们如若上船时,挤得太厉害,还常常发生掉到河里的事。有时是柴掉河里,有时是人掉河里,有时连人带柴一块掉河里,不过很快便会被同伴伸过来的扁担救起,只是这柴便只好不要了,再说也没法再挑得起了。这又“便宜”了几个水性特好的男孩子,捞回家晒晒,便又可以管熟几餐饭了…… 如今,高邮与“河南”间修起了一座钢筋水泥大桥,那只当年的渡船也已光荣“退役”,而我却越发地怀念那渡口边的童年,然后轻含热泪地想着那个馋馋的、傻傻的渡口边的小女孩……

文档评论(0)

12345543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