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4-乙基愈创木酚对酱油呈味呈香的影响.doc

4-乙基愈创木酚对酱油呈味呈香的影响.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乙基愈创木酚对酱油呈味呈香的影响

4-乙基愈创木酚对酱油呈味呈香的影响 摘要:本文分析了4-乙基愈创木酚性质特点与在酱油中的相对含量。其中重点介绍了通过用SPME萃取结合GC-MS分析了2种不同工艺酱油原油的挥发性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4-乙基愈创木酚的相对含量。 关键词:4-乙基愈创木酚、酱油、呈味、呈香、改良 1 前言 日本的研究人员早在六十年代,用GC-MS仪从酱油中分析出百余种有关酱油香气的组分,共分为15~20种醇、15~20种醛或酮、10~15种脂、10余种呋喃与酚类、15~20种有机酸以及其他的化合物。在这纷繁的物质中,4-乙基愈创木酚(也称2-甲氧基-4-乙基苯酚,简称4-EG) 是构成油特殊香气的主要代表物质之一。中国对酱油的添加剂的使用尽管起步较晚,但依然推广了一段时间,然而市面上酱油的添加物只有普通常规的几种添加物,如苯丙氨酸和天冬氨酸,对4-EG的添加方法与用量却鲜有研究。本文通过探讨4-EG的性质与其对酱油呈味呈香的影响,旨在提高酱油品质,为指导酱油的油料生产与成品添加提供资料。 2 性质 2.1 化学构成 4-EG分子式:C9H12O2,分子量:152 化学结构式: 2.1 理化性质 4-EG为无色或淡黄色油状物。溶于水、乙醇等溶剂。室温久置变黄。4-EG风味阖值极低,食品中添加0.5~lppm就能被人的感官识别。它的有无常被用来衡量酱油的品质。 2.2 呈香性质 4-EG为挥发性香味物质,香气特征明显,具有典型的酱香和烟熏气味,其口感有发酵酱油特有的滋味,被许多报道认为是提高酱油香气特征的关键。 2.3 呈味性质 4-EG还具有中和调节酱油中盐分的成味的作用。 2.4 产生机理与来源 与烟熏时产生的机理相似,4-EG等酚类风味化合物是酱油原料中的木质素与糖苷经蒸煮、制曲、制醪工序后发生氧化、裂解等化学反应而生成。有不少实验证明,4-EG可能是酵母与乳酸菌的产物而非霉菌的产物,但仍不确定。 3 相对含量 3.1 测定方法 顶空固相微萃取 (HS-SPME)是一种集萃取、浓缩样品中挥发性香气成分的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无需溶剂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诸如酒类、豆瓣酱和豆豉等发酵产品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的检测。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GC-MS)把化合物分离开,然后用质谱把分子打碎成碎片,来测定该分子的分子量。 3.2 测定结果 高、低盐酱油中挥发性物质GC-MS总离子流色谱图分别见图1、图2。 3.3 图谱分析结果 附表 2种发酵酱油挥发性风味成分 SPME-GC-MS分析结果(节选) 上附表中酚类23号数据表明4-EG在低盐酱油中有较高含量,为3.06%。 4 结论与分析 4-EG有微量而高效,有浓郁的香气,呈味阀值底等优点,若能高效大量生产作为酱油添加剂,能显著为市售普通酱油提高品质与档次。生产方法能通过微生物生产途径,以酵母菌与乳酸菌为菌种,米糠为底物,发酵生产。 日本酱油普遍较国内酱油高档,且其中大部分为高盐稀释酱油,这说明高盐稀释酱油有其独特的香气与味道优势,但由于发酵时的高盐环境不适合酵母菌生长,其内 4-EG含量较低盐酱油低。若能适当补充高盐稀释酱油的4-EG,定能显著提高其风味水平。因此生产过程中可以考虑为高盐稀释酱油添加量产化后的4-EG添加剂。 参考文献: [1] 王远亮, 王传花, 马 骞,等.酱油发酵前期微生物变化及其主要香味物质分析[J]. 食品与机械,2009(4):31-34. [2] 范 琳,蒋立文,陶湘林,等.2种不同工艺酱油原油的挥发性成分的分析[J].中国酿造,2012(1):178-183. [3] 顾复昌.酱油调香的试验简报[J].调味副食品科技,1983(4):17-18. [4] 朱志鑫,吴惠勤,黄晓兰.酱油香气成分GC/MS分析[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12):135-137.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