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三峡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峡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

 PAGE \* MERGEFORMAT 12 三峡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 第一节 区域构造环境 一、区域地质概况 本区地处我国地势第二阶梯东缘,全国地貌区划为板内隆升蚀余中低山地。总体地势西高东低,三峡隆起与江汉坳陷高差悬殊,对照鲜明。沿江地势,自西向东分别以奉节和南津关为界,西、中、东三段地貌迥然不同。西段属四川盆地,主要为砂岩、泥岩组成的川东侵蚀低山丘陵区;中段为著名的长江三峡河段,属川鄂褶皱山地,主要为碳酸盐岩组成的中山峡谷区;东段则为江汉-洞庭丘陵平原区。在长江未贯通前,四川盆地和江汉平原分属两个水系,三峡地区处在区域分水岭地带。第三纪末至第四纪初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强烈上升,四川盆地和鄂西山地随之抬升,东西两水系溯源侵蚀之势大增,大约于早更新世晚期相互贯通,长江终成泱泱巨龙,直奔东海,成为举世长河。川东-鄂西地区地貌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主要特点表现为南津关以西(鄂西、川东、黔北、湘西北)呈大面积间歇隆升,长江干支流强烈下切;东部江汉-洞庭平原相对下降,长江则蜿蜒游荡于河湖水网之间。从山地到平原,层状地貌明显。遥望诸山,层崖叠嶂,自西向东,自分水岭向长江,呈阶梯状逐级下降。 扬子准地台是长江流域的主体构造单元,本区位于其中部。北以城口-房县断裂(青峰断裂)为界,与秦岭褶皱系相邻。区内主要涉及上扬子褶带、江汉-洞庭坳陷、四川台坳和大巴山缘坳褶带等4个二级构造单元。 扬子准地台基底主要由早元古-晚元古代变质火山-碎屑岩及侵入其间的岩浆岩组成,黄陵地块和神龙架地块是其出露部分。变质岩系有崆岭群(23亿年)、神龙架群(13.3亿年)和马槽园群(9.6亿年)。岩浆岩由中酸性花岗-闪长岩体及各类岩脉(8.3~7.5亿年)组成,分布于黄陵地块的中南部。此外,南部相邻地区五陵、雪峰山地出露有冷家溪群(14亿年)和板溪群(10~8亿年)。 区内沉积盖层出露齐全,从震旦系至第四系均有出露。震旦系至三叠系中统为浅海-滨海相的碳酸盐岩、碎屑岩组成,厚度近万米,广布于黄陵地块周围及川鄂褶皱山地;三叠系上统至第三系为陆相碎屑岩,厚度变化大,约5000-12000m,主要分布于大型坳陷盆地及山间槽地,如四川盆地、江汉盆地、秭归盆地、远安地堑、仙女山地堑以及建始、恩施盆地等。另在江汉盆地中有零星的燕山期花岗岩和第三纪玄武岩(4600~5200万年)出露。第四系主要分布于江汉平原区,最大厚度250余米;峡区沿江两岸及山坡地带可见断续分布的河流阶地冲积层和散布的崩坡积层、洪积层。 上述各系地层,大多呈整合及假整合接触,不整合仅见于震旦系与前震旦系、白垩系与前白垩系、上第三系与峡第三系之间,反映本区主要经历了3次较强的构造变动,即震旦纪前(晚元古代)的晋宁运动,侏罗纪末的燕山运动和老第三纪末的喜山运动。这些构造不仅在岩体中留下了不同型式和规模的构造形迹,也控制了本区沉积建造的序列特征,构成基底构造层和盖层下、中、上3个构造层。 构造层地层岩性、建造地层接触关系地壳运动(期)上构造层 (第三构造层)上第三系 (N)砂岩、泥岩、泥灰岩,内陆相河湖相碎屑堆积(50~790m) 不整合 不整合 沉积间断 沉积间断 整合 沉积间断 不整合  喜山期 燕山晚期 燕山期 印支期 海西期 加里东期 晋宁期中构造层 (第二构造层)下第三系~白垩系(E~K)红色砂岩、砾岩、泥岩夹石膏、盐岩,内陆河湖相碎屑堆积(4883~12000m)下构造层 (第一构造层)侏罗系上统~三叠系上统(J3~T3)砂岩、页岩夹泥岩、砾岩、煤层,近海内陆盆地泥砂含煤碎屑建造(1587~4400m)三叠系中统~泥盆系中统(T2~D2,缺C1,D3)灰岩、白云岩夹泥岩、盐岩、石膏、煤层,浅海碳酸盐岩及镁质碳酸盐岩、泥岩,海陆交互含煤建造(869~4150m)志留系中统~寒武系下统(S2~?1,缺S3)灰岩、泥质灰岩夹页岩、浅海碳酸盐岩泥砂岩建造(3370~5126m)震旦系上统(Zb)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浅海镁质碳酸盐岩建造(205~1700m)震旦系上统(Za)含砾砂岩、砂岩夹页岩,陆相磨拉石建造(700m)基底构造层元古界(Pt、AnZ、γ)片岩、片麻岩、大理岩,变质相花岗岩闪长岩岩浆侵入(5900~15700m)二、构造变形及展布特征 扬子准地台经历早期优地槽和晚期冒地槽阶段,晋宁运动使之褶皱回返,固化成为地台基底。其构造线本区在总体为NWW向,控制了本区尔后构造变形的发生和发展。 区域构造格架总体特征,表现为受黄陵、神龙架两地块的控制,外围褶皱构造呈弧形环绕或向其收敛,北面为大巴山-大洪山弧形褶皱带,构造线由西至东呈NW-EW-NWW向;西为川东弧形褶皱带,构造线走向自西向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