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中国教育的国际视野“走出去”——中国教育的国际视野.doc

“走出去”——中国教育的国际视野“走出去”——中国教育的国际视野.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走出去”——中国教育的国际视野“走出去”——中国教育的国际视野

“走出去”——中国教育的国际视野 10年来,中国同世界联系更紧密,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显著提升。“走出去”战略,在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以来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留下浓墨重彩。 从企业“走出去”发展外向型经济,到文化“走出去”提升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国以更广阔的视野观察世界、思考自身,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新空间。中国教育“走出去”,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在新形势下高瞻远瞩、着眼全局作出的判断。 当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货物出口额跃居世界第一,当我们迎来八方宾朋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当我们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贡献者与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参与者,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成为时代赋予教育的重要使命。 当掌握汉语在很多国家开始意味着就业机会,当中国元素日益成为世界符???,当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了解中国的教育经验时,“走出去”成为世界赋予中国教育的重要职责。 目前,我国已与近194个国家建立教育交流合作关系,与俄罗斯、美国、英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与39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截至2011年底,以留学身份出国,在外留学人员超过142万人,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在国家“走出去”战略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走出去,为了更好地回来 2012年9月一个普通的周末,北京赛特饭店一层人头攒动,“全球100所著名院校招生巡回展”在此举行。陪女儿前来咨询的刘先生感慨:“我们那时候,留学机会如同凤毛麟角,现在的孩子,出国学习很容易。”一个普通家庭的两代人,分明感受到中国教育“走出去”的大潮。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无不是人在起作用。面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离不开“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人才。闭门造车,培养不出国际化人才。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对出国留学作出了明确指示。伴随着国力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国留学呈现出新的态势。 回溯到这一切的起点。2003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公布的公派留学规模为3025人,增幅达31.5%。此前多年,公派留学的选派人数每年保持在2300人左右。同年,教育部发出《关于简化大专以上学历人员自费出国留学审批手续的通知》,破除了自费留学的一道“门槛”——不再向自费留学的高校在校生及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但尚未完成服务期年限的各类人员收取“高等教育培养费”,不再进行“自费出国留学资格审核”,同年,中国教育还释放出另外一个强烈信号——设立“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 在教育对外开放的进程中,中国展现出一种不同以往的开放和自信。“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这一重要方针得到进一步落实。以公派出国留学为主导、自费出国留学为主体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形成。据统计,近3年年均出国留学人数增长达23%。2012年国家公派留学规模创下了16000人的新纪录。 提升的不仅是规模,也有质量。“选派优秀学生到国外一流高校、专业,师从一流的导师。”2007年,国家推出“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每年选派5000名研究生,到国外高等院校接受联合培养或攻读博士学位,足迹遍布哈佛、牛津、斯坦福、普林斯顿…… 扩展的不仅是范围,也有内容。“到国外进行课程学习、毕业设计,或赴国际组织、企业、实验室实习。”2012年,国家推出“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每年选派1000名大学二年级以上的优秀大学生,将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创新人才培养起点大大提前。 走出去,不仅需要迈出自家门槛,也需要铺平一条道路。从国家间的学历学位互认到学校间的学分互认,莫不是这样的“铺路工程”。据不完全统计,从1988~2003年的15年间,与中国签订学历学位互认协议的有17个国家,基本都是发展中国家。从2003~2012年的10年,签署协议的国家增加到39个,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涵盖其中。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世界对中国国力提升和教育质量提高的认可。 往来有通途。当今时代,大批中华学子前往世界各地,学习知识技能,参与科学研究,交流文化情感;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留学人员在学有所成后选择回国。 “我们的研究环境不逊于世界知名院校。”清华大学青年教师翟荟说。在美国从事学习研究4年后,他选择回到母校任教,带回学科的前沿视野和研究方法。 “期待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2011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获得者朱涛说。在韩国留学期间,他以第一作者发表SCI学术论文近20篇。 回国正当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春晖计划”、“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为引进留学人才设立了多个项目,提供“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中国海外学子创业周”、“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等创新创业平台。在不断优化的环境和爱国之情的感召下,越来越多学有所成的优秀人才选择回来,为中国的发展贡献自

文档评论(0)

yyongrjingd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