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民族思想的概念及发展脉络中国民族思想的概念及发展脉络
中国民族思想的概念及发展脉络崔明德 共3页 [1][ HYPERLINK /mytc/view.asp?titleid=xhw1 2][ HYPERLINK /mytc/view.asp?titleid=xhw2 3]字号:【 HYPERLINK javascript:doZoom(16) 大 HYPERLINK javascript:doZoom(14) 中 HYPERLINK javascript:doZoom(12) 小】 一 只要我们认真分析一下学术界的有关论著,就会发现不同学者对同一人物关于民族问题的认识会冠以不同的名称,使用不同的概念,这种现象,一方面体现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理论构建的滞后。鉴于目前的这种状况,我认为,有必要对有关概念进行系统梳理和规范。 下面先分析学术界已经出现的几种概念。 1.民族观 “民族观”是目前学术界使用较为频繁的一个概念。关于这一概念,专家学者的界定不尽相同。大致说来,主要有如下几种代表性的观点: 一是认为“民族观是民族关系和阶级关系的反映”。“从某种意义上讲,民族观是统治阶级制定民族政策的思想基础,而民族政策是统治阶级民族观的具体体现”。 二是认为民族观是世界观的——部分,是对民族现象的认识、看法和基本观点。 三是认为民族观亦即古代所谓的“夷夏观”。 四是认为民族观主要表现为对其他民族的政治态度和主张以及与之相处的原则。 从以上几种主要观点可以看出,“民族观”具有内涵比较丰富、外延相对扩大及覆盖面较广的优点,适合于概括人们对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的认识与观点。但是,古代人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认识与论述比较零碎,多为格言式的理论框架,对完整理论体系的构建明显不足。 2.族群观 “族群”一词在中国大陆出现较晚,“族群观”概念出现得更晚。目前,在中国大陆学术界,使用“族群观”的学者较少。 “族群观”概念的提出使学术界有一种清新的感觉,不仅对深入认识民族和民族问题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而且也方便中国学者与外国学者之间的学术对话以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学者之间的学术对话。但是,目前在中国大陆的民族学和人类学界,“族群”是一个争议最大的概念。一方面对“族群”定义的本身就多种多样,另一方面对使用“族群”这一概念是否合适也有很大的争议。尽管学术界对“族群”争议很大,但使用“族群观”概念的学者也不多见。 3.民族史观 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史金波最早使用了“民族史观”的概念。进入21世纪后,李珍在其已经发表的多篇论文中均使用“民族史观”的概念,并对这一概念予以定义:“所谓民族史观,简单地说,就是在史学活动、史学思潮及史家思想中存在的民族观念;具体地说,指史学中关于历史上各民族历史地位、相互关系及相关问题的认识,属于历史观中民族观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民族史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杨永福认为,民族史观“就是历史学家关于民族和民族关系的观点和思想。它是中国古代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 应当说,专家学者目前对“民族史观”的定义比较准确,但对民族史观的归属问题,则有不同的看法。李珍有时将其归入“古代史学思想的组成部分”,有时将其归人“民族观的组成部分”;杨永福则将民族史观归人“史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认为,如果将其归人“民族思想”或“民族观”也许更为合适一些。 “民族史观”的优点就在于它便于更加细致地分析史学家对民族历史的认识,但其内涵过于狭小,涵盖面太窄,不具有普遍意义。 4.民族思想 “民族思想”的概念虽然至少有百年历史,但真正对这一概念做出明确定义的论著为数不多。关于民族思想的学科归属问题,学者的看法也不一致。有的认为,“民族思想是中国古代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孙静在探讨贾谊的民族思想时认为,“民族思想是贾谊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认为,民族思想是各个时期各个民族的各类人物对中国民族及民族问题的认识,是处理民族问题、制定民族政策的理论基础;它既有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史学家及普通民众对历史上民族及民族关系的反思,也有他们对当时民族和民族问题状况的理性思考和客观认识,以及对民族及民族问题未来发展趋势的预见。主要包括对民族起源、民族发展规律、民族政治结构、民族经济制度、民族社会生活、民族文化、民族关系、民族分化与民族融合、民族迁徙、民族未来走向和发展趋势、民族发展的路径等问题的思考、认识及预见。此外,作为中国民族思想还应当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思想的中国化问题。 5.民族关系思想 这一概念是由我于20世纪8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