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生态城市研究的理论综述
国内外关于生态城市研究的理论综述
摘要: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阶段,资源和环境矛盾突出,建设生态城市是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生态城市发展研究现状和实践情况,研究表明: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迅速,但普遍忽视了产业发展问题;国外生态城市发展模式并不完全适合中国;生态城市发展理论研究已严重滞后于实践,急需针对中国现有城市和新城开发的产业选择与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分类指导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实践。
关键词:生态城市内涵 评价指标 设计原理
引言
短短 300 年的工业文明历程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地球的资源环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这在城市地区表现更为集中和明显。传统城市发展模式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为特征,造成了城市人口膨胀、资源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城市病”
。摒弃工业文明理念下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已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潮流与趋势
。
生态城市是对传统城市发展模式的重大变革,它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把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高效生态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合理规划城市布局,重构城市交通、建筑与土地利用方式,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生态城市的内涵与发展目标与党中央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等理念完全一致,是根治“城市病”,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国内外生态城市研究与实践主要关注土地利用、建筑、交通、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领域,产业发展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然而,产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支柱,是生态城市建设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因此,有必要系统梳理与生态城市产业发展相关的理论,总结国内外实践情况,为我国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
生态城市的内涵
2.1生态城市的起源
生态城市的概念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不断升华而提出来的
。城市作为人们改造自然最彻底的一种人居环境,是人类在不同历史阶段,改造自然的价值观和意志的真实体现。生态城市不仅反映了人类谋求自身发展的意愿,最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更加丰富的规律的认识。
生态城市,又称生态社区( eco - community) 1980年代发展起来的生态城市理论认为城市发展存在生态极限
。其理论从最初在城市中运用生态学原理,已发展到包括城市自然生态观、城市经济生态观、城市社会生态观和复合生态观等的综合城市生态理论
,并从生态学角度提出了解决城市弊病的一系列对策。由于“生态学科正在发展成为一门研究人类与自然”的综合学科,“正以空前的速度横向地和社会学、经济学等人文学科进行相互渗透和‘杂交’,……”[7],生态城市理论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极大的发展空间;而且作为WCED成员之一的我国生态学家马世骏认为“生态学的基本原则已经被看成是经济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因此,基于生态学原则的生态城市理论从其诞生之时,就得到广泛重视,被认为是能够实现持续发展的未来城市范式。进入1990年代,国际上生态城市的理论和实践十分丰富。在马世骏先生的倡导下,国内也进行了大量生态城镇、生态村的建设和研究,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国内生态城市理论的发展。
2.2生态城市的概念
生态城市(eco-city)概念是在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首先提出来的。1984年,前苏联生态学家亚尼科斯基(O.Yanit-sky)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城市模式,其中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物质、能量、信息高速利用,生态良性循环
。美国生态学家雷基斯特(1987)认为:生态城市追求人类和自然的健康与活力,即生态健全的城市,是紧凑、充满活力、节能并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聚居地
。黄光宇 (1989)认为: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住所”的关系,并应用社会工程、生态工程、环境工程、系统工程等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协调现代城市经济系统与生物的关系,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的再生和综合利用水平,提高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修复、维护和发展能力,使人、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互惠共生。澳大利亚的唐顿(1992年)认为:生态城市就是人类内部、人类与自然之间实现生态上平衡的城市。它包括了道德伦理和人们对城市进行生态修复的一系列计划。沈清基先生(1998)认为:生态城市强调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和整体生态化,即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
。任倩岚(2000年)认为: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高级阶段,是人类理想的生存环境,具备社会生态化、经济生态化、自然生态化的特点
。彭晓春、李明光(200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