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期旋回中δ13C规律变化的解释和分析.doc

冰期旋回中δ13C规律变化的解释和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冰期旋回中δ13C规律变化的解释和分析

地球科学原理之16 冰期旋回中δ13C规律变化的解释和分析 广东海洋大学 廖永岩 (电子信箱:HYPERLINK mailto:rock6783@126.comrock6783@126.com) 上一回我们已分析了冰期旋回中δ13C和δ18O的变化规律。在这里,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当今权威学术界对这一现象的的解释。 1 目前学术界对δ13C和δ18O规律变化的解释 目前为止,学术界对冰期后直接盖在冰碛岩上的碳酸盐岩帽里的δ13C从强负值开始强烈正漂,及整个冰期旋回中δ13C的规律变化,有很多种解释(Kimura, et. al., 1997; Kaufman, et. al., 1991; Derry, et. al., 1992; Hoffman, et. al., 1998; Dickens, et. al., 1995; Kennedy, et. al., 2001; Kennett, et. al., 2000; Bains, et. al., 1999; Kennet and Stott, 1991; Zachos, et. al., 1993; Eldholm and Thomas, 1993; Zachos, et. al., 1994)。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 生物量变化说(Kimura, et. al., 1997; Kaufman, et. al., 1991; Derry, et. al., 1992);甲烷渗漏说(Dickens, et. al., 1995; Kennedy, et. al., 2001; Kennett, et. al., 2000);火山脱气说(Hoffman, et. al., 1998; Kennet and Stott, 1991; Zachos, et. al., 1993; Eldholm and Thomas, 1993; Zachos, et. al., 1994)。 坚持第一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冰期后形成的碳酸盐岩帽中的δ13C负异常,是由于冰期形成,温度变低,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受温度的影响,生物量下降,光合作用减弱。通过生物分馏δ12C的能力下降。但生物体的分解并没有太多地减少,或甚至因大量生物的死亡而有所增加。这样,由于δ12C分馏能力减弱和生物体分解释放δ12C能力加强的共同作用,将造成δ12C相对地在大气和海洋里增加,从而造成δ13C的负漂移(Kimura, et. al., 1997; Kaufman, et. al., 1991; Derry, et. al., 1992;胡修棉,2001)。 坚持第2种观点的学者认为,由于受某种高温作用(一般均未说明是那一种来源的高温),海底冰冻层的以甲烷为主的天然气水合物大量气化释放,进入海洋或大气。在海洋或大气中,甲烷被氧化为CO2。这些CO2溶于海洋中,进一步和海洋里的钙、镁等离子结合,形成碳酸盐岩帽。因为甲烷的δ13C强烈负偏,所以,这使海洋或大气中的CO2δ13C也出现强烈负漂移(Dickens, et. al., 1995; Kennedy, et. al., 2001; Kennett, et. al., 2000;杨瑞东等,2003)。 坚持第3种观点的学者,以新元古大冰期为例,认??新元古冰期形成雪球地球,海洋被雪球封闭,没有被雪球封闭的陆地上的火山喷发和地震,产生大量CO2气体。这些CO2等温室气体越积越多,温室效应越来越强,最后造成雪球的解体。大量的CO2进入海洋或大气,使雨水呈酸性,加强了岩石的风化。陆地和海洋里的风化产生的大量金属离子结合,形成了碳酸盐岩帽[Hoffman, et. al., 1998]。这样,由于火山喷发和地震产生气体的相对负δ13C值(-7左右),造成碳酸盐岩帽的δ13C值负漂移(Hoffman, et. al., 1998)。其它冰川期,也有类似新元古大冰期的现象发生(Kennet and Stott, 1991; Zachos, et. al., 1993; Eldholm and Thomas, 1993; Zachos, et. al., 1994)。 2 对已提出解释的可行性分析 用生物光合作用的强弱变化和生物量的变化来解释δ13C值从强正值向负漂移,理论根据不足。随着冰川的形成,由于温度的影响,植物的量的确会减少,光合作用也会随之减弱。光合作用减弱,只是光合作用对CO2中的δ12C的分馏作用减弱。分馏作用减弱,但并没有停止,仍在进行δ12C的分馏作用。这就是说,若大气和海洋里的CO2的供应和消耗没有太大变化的话。尽管光合作用减弱,随着光合作用(减弱后的)的继续进行,照样会进行δ12C的分馏,大气和海洋中的δ12C会继续降低,δ13C会继续上升。所以,冰川形成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