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闽、台漆线雕成因及联合培养人才之构想.docVIP

闽、台漆线雕成因及联合培养人才之构想.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闽、台漆线雕成因及联合培养人才之构想.doc

PAGE  PAGE 19 闽、台漆线雕成因及联合培养人才之构想   漆线雕千百年来流传于闽南大地,兴盛于海峡两岸,其蕴含着华夏文明脉络发展的基因,又在闽南民间传统文化的滋养下,逐渐成为我国漆艺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文章从历史背景的角度,将闽台传统漆线雕工艺的演变进行梳理,不仅了解漆线雕工艺的发展进程及现存生态,也分析了闽台漆线雕人才状况,并提出了闽台技师如能发挥各自技艺优势,共同培养两地漆线雕艺术人才,为该行业培养优质的后备力量。从而让漆线雕这一艘闽台传统民间艺术之舟,迎看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东风再次扬帆起航。   在人类文明历史的进程当中,传统民族手工艺起着不可磨灭的特殊意义,我国民间手工艺更是华夏文明脉络的组成部分。而闽台漆线雕作为带有闽南传统文化元素的手工艺,是中国漆艺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漆线雕的主要加工材料是我国土产天然大漆、桐油、瓦灰等。传统的闽、台漆线雕所表现多为神佛题材,其表现手法兼收并蓄了宫廷装饰,宗教装饰、传统民间装饰等各种装饰特点。可以说其工艺形成与发展,依赖于闽,台民间宗教信仰的兴盛以及神佛塑像行业的繁荣,故而民间又称其“漆线妆佛”“妆佛”“漆线”(图1)。漆线雕至今在闽南大地流传了上千年,其技艺承载了隋唐神佛造像的遗脉,并深受宋元时期泥线雕技艺及沥粉工艺的启发,尤其是线雕技艺的影响,漆线雕技法起源与宋元时期,并逐渐形成于明末,直至清初其工艺才逐渐成熟。漆线雕发源于闽南的泉州,并同时兴盛于闽南、台湾两地,尔后又传至潮汕及东南亚华人地区。文化部于2007年5月20日,把漆线雕技艺作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此同时国务院政府网上公布了,蔡氏第12代传人蔡水况先生为漆线雕传承人。漆线雕技艺进入了国家首批非遗,这必将成为振兴闽、台漆线雕业的动力,更是发展的关键契机。作为国家首批非物质遗产的漆线雕技艺,其传承方式可以说是一种活的艺术。通常民间手工艺传承主要由传承主体,传承场所、传承方式,传承对象四部分构成。对于漆线雕的传承主体就是漆线雕的传承队伍???而保护传承队伍是相当重要的工程,培养大批的传承技师就是保护传承队伍,也就把漆线雕工艺传承下去。如何把这一闽台两地特有的传统工艺传承下去,保护这两岸共有的文化遗产,我们两岸都要有这一份责任和义务。希望闽台两岸技师同行进行交流,发挥两岸技师各自工艺优势,共同培养漆线雕后备人才,让我们中华民族的这一“宝艺”发扬光大。   一、漆线雕史考   自唐代以来闽南“漆线”就运用于佛像装饰。漆线雕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之所以始终植根于闽南文化,是与闽南地区民间信仰丰富多彩,大小寺庙林立,民间宗教的兴盛有关。加之“闽南多鬼神”,几乎家家供奉神祗,建筑中也多装饰避煞镇邪图案,这也为以制作神佛为主的漆线雕业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空间,从而也促使漆线雕业发展。闽南地区开发的历史比较早,南方古闽越族人曾在此活动。上世纪90年代,福建省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在德化县牛头山南麓半山腰上,考古发现了一件残破漆线纹饰的木盒子,用碳14测出距今1680至1630年前,经考证它是东晋时期首饰盒。也可以看作闽南最早的漆线雕物件。也是在1994年,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的陈仲玉教授,在台中金龟山明朝永乐13年遗址调查研究工作中,也发现一个钵的漆线雕物件。这就是说台湾的漆线雕历史早在明初就有了。   而闽南漆线雕可考的历史应始于初唐,根据《泉州市志》记载,永春县仙洞山真宝殿祀奉着一尊漆线装饰的“毗庐遮那佛”的佛像,制作于初唐(1987年对此佛的修复时,在底座内部有写着贞观七年的字样)贞观(627―649年)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可见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在闽南有众多庙宇,祠堂中均可发现雕有漆线的物件。建于晚唐咸通年间(即公元860―874年)厦门同安梵天寺,寺里一个佛像基座就有漆线的图案。在泉州较为着名的有安溪县的普陀寺,寺里有一个宋代元祜年建的婆罗门佛柱状须弥座也装饰漆线图案。原本率属于厦门同安县的金门,该岛金城镇大道宫里的一龛座有漆线装饰纹样。据考证该祠建于明末郑成功据厦、金两岛的反清复明时期。除此之外,根据清光绪朝《金门志》的记载得知,金门太武山东南麓的太武岩寺建于宋咸淳中期,寺有一些明清装饰漆线的佛像、底座、圆柱等。在漆线雕发展的悠久历史当中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演变阶段。   1.宋元至明末是闽南漆线雕工艺起源和形成阶段:闽南漆线雕工艺是受宋元泥线雕及沥粉工艺的启发而产生的。其技艺的起源和形成,无不与闽南当地民众的广泛宗教信仰及神佛塑像制作的兴盛有关。据明代黄成的《髹饰录》记载,宋元时期沥粉雕和堆漆手法已经普遍使用于闽南的佛像装饰。当时在闽南有漆线雕制作的绝佳材料“白土”,其质地细腻且有粘性很适合粉底打磨。加之闽南各地河泥质地较好,又盛产青砖、桐油,是粉料和搓泥漆线的绝佳原料(图2)。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