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黄河古渡与哈思山下的丝绸之路.doc
PAGE
PAGE 10
黄河古渡与哈思山下的丝绸之路
前不久,我从甘肃景泰五佛渡过黄河,考察向往已久的靖远、平川黄河古渡及境内丝绸之路。
自明建立卫所至今,靖远依河水有八条自流灌溉渠道,它们是复兴渠、靖丰渠、民生渠、恒丰渠、靖乐渠、永固渠、沣泰渠和发源渠,总长180.9公里。其中位于双龙乡的发源渠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原名永裕渠、仁义渠,后改为发源渠。双龙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北城滩长城及沿线城障烽燧遗址、唐代北城滩古城堡遗址及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泰和新石器遗址、北城滩唐墓群、清代仁和四合院。东山有明长城烽燧,西北与五佛寺对峙。
我在双龙山丘、山腰间穿行时,向西可以远眺五佛一带的黄河,平静安详,如梦幻一般;向东则可以看到哈思山脉及其西段泰和山壁立天边的雄姿。
哈思山在靖远东北石门乡黄河东岸,塬峁交错,逶迤百里,形成靖远五合、靖安两乡丘陵沟壑山地。其山南坡陡峻,北坡平缓,主要由泥盆系的陆相紫红色粗碎屑岩和局部夹玄武岩组成;北部为兴堡子川,南侧为一条西北至东南方向的活断层,将它与松山隔开。因哈思山有被称为靖远八景之一的“雪岭堆银”,故也称雪山。康熙《靖远卫志》载:
雪山,在(县)北百二十里,西距黄河,南接分水岭,峰峦层列,岩壑横峙,松柏丛茂,鸟兽蕃蔗,积雪冬夏不消,遥望晴岚素雾,亦一方之名胜也。明嘉靖三十三年、三十五年侍御苏州人宋贤、詹理阅兵靖远黄河边,曾游此山,题诗纪胜。
宋贤,字及甫,号定宇,是今上海市奉贤县头桥乡东新市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曾任浙江新昌县知县、广西道监察御史,并曾出按四川、甘肃等地。《靖远卫志》记“阅兵靖远黄河边”,即指此行。
哈思山主峰叫大峁槐山,海拔3017米,是白银市最高峰。支脉松山、泰和山、大峁槐山、雪山寺等山上履盖着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1985年,我在靖远上学时,周玉林老师组织乌兰草文学社的同学从石门的一个山沟里登上哈思山,在古树参天、灌木丛生的松林里穿梭半日。当时清风袭来,形成阵阵林涛的情景使我记忆犹新。
著名书画家、原甘肃省政协副主席范振绪先生祖上曾居住于双龙乡,因此晚年自称“东雪老人”、“太和山民”。“太和”当为“泰和”的别种写法。范振绪曾题联“云树接天含远秀,石泉流玉传清音”,赞美泰和山。
丝绸古道从宁夏进入靖远境内,取道哈思山,在其北麓北卜、小口子两处古渡口过黄河。北卜为汉唐时期最为繁忙的渡口,唐代北城滩城堡遗址至今仍矗立在渡口附近黄河南岸石崖上,城内曾发现汉唐时期莲花纹圆瓦当陶范及瓦当残片等。1988年,哈思山南麓北滩乡出土一只东罗马时代西方刻铭银盘,见证了古代中外商贸往来与中西文化交流。
双龙乡政府处在哈思山脉西段泰和山北麓的一个川道里。绿色多了,人烟多了,地势也越来越开阔,到达永和村,看到永安堡和长城遗址。永安堡南枕松山,北接黄河,由西南绕道石门经裴家堡可通靖远;向东经腰站、论古可到兴堡川,绕道水泉也可直达靖远。明朝中期为防止北方民族侵扰,靖虏卫所由迭烈逊、打拉池迁至永安堡。1569年设堡,1571年建成,驻防将士屯垦戍边长达340年。
这里的泰和新石器文化遗址为马家窑半坡时期,当年“泰和人”的势力范围大概就是目前乡政府所在的这道川。
接下来向西走,接近石门乡政府所在地。如果继续往西,就到黄河边。著名的哈思堡就在前方。地图显示石门与黄河对面的芦阳基本在一条东西向直线上。根据甘肃日报社记者温波、李欣瑶及王复库采写的《索桥古渡,一个丝路官渡的兴衰浮沉》(《甘肃日报》2015年1月20日)所载,他们从兰州出发,到平川下高速后经水泉堡,沿着山路到石门乡――虽然离索桥渡口东岸直线距离不远,但通往渡口的道路车辆无法直达,需步行30里山路。他们所走道路之平川、靖远部分为丝绸之路北线中的一支:由固原、海原进入会州(今靖远)境内,经水泉堡、裴家堡到石门,再由索桥渡口过河进入河西走廊。高启安、刘再聪、黄兆宏等专家学者曾多次考察过这条道路上的黄河渡口――靖远哈思堡和对面的景泰索桥堡古渡口。有的资料将黄河东岸靖远渡口也称为索桥堡古渡口。为方便读者了解,在参考以上学者多次考察、研究资料的基础上,我将这条通往河西的道路及渡口作一简单介绍。
《秦边纪略》记载:
庄、凉、甘、肃而往河东,自镇远、索桥外更无他途也。桥非大道,盖宁夏、固原往河西之捷径耳。然西安商旅亦有不由兰州往河西,而取道靖虏以渡索桥者,路捷三日也。
其中所说“取道靖虏以渡索桥”的地方就在石门乡哈思堡村,至今仍有哈思堡(又名哈思吉堡)遗址,堡内店舍栉比,有戏台两座,曾商贾云集,有“日进斗金”之说。堡西5公里处即丝绸之路索桥古渡,南为砂河,北靠山梁。堡址破坏严重。据考,哈思堡建于明隆庆六年(1572),与当时修筑边墙有关。明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