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3 《经络腧穴学》课件.pdf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2-3 《经络腧穴学》课件

经 络 总论 经 络 总论 康复保健专业部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经络概述 第二节 十二经脉 第三节 奇经八脉 第一节 经络学说概述 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学说的概念 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经络系统的组成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络是运行全身气 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 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与络的关系: 经——经络系统的主干;有固定循行路线 络——经的分支,网络全身;无固定循行路线 二、经络学说的概念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概念、 构成、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 与脏腑形体官窍、精气血神之间相互联系的 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 分。 三、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一)经络学说的形成 1. 《十一脉灸经》 2. 针灸疗法的发明和经络感传现象的发现是 经络学说形成的基础 3 .循经症候群的观察和练功过程中的体悟 4 .穴位主治功用的归纳 5 .古代解剖学的知识 6 .阴阳五行学说的渗透和指导 (二)经络学说的确立 《内经》成书是中医学经络学说形成的标志。 (三)经络学说的发展 1 经络学说向临床实践方向发展(秦汉时期:公元 前221年—公元265年) 《难经》 《伤寒杂病论》—六经辨证 华佗 2 针灸经络学说的总结时期 (晋以后) 晋 • 皇甫谧 《针灸甲乙经》 宋 • 王惟一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宋 •王执中 《针灸资生经》 元• 滑寿 《十四经发挥》 明• 李时珍 《奇经八脉考》 明•杨继洲 《针灸大成》 清• 姚澜 《本草分经》 清•陈惠畴 《经络图考》 黄谷 《明堂经络图册》 钱镜 《脏腑正伏侧人明堂图》…… 四、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脉 经脉 奇经八脉 十二经别 别络(大络) 络脉 浮络 孙络 十二经筋 外连 连属部分 十二皮部 内属——五脏六腑 第二节 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的名称 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 (一)命名原则 1 上为手,下为足:行于上肢者为手经, 行于下肢者为足经。 2 内为阴,外为阳:四肢内侧前中后依次 为太阴、厥阴、少阴;四肢外侧前中后依 次为阳明、少阳、太阳。 3 脏为阴,腑为阳:阴经属脏,阳经属腑。 (二)具体名称 前——手太阴肺经 内侧—— 手三阴经 中——手厥阴心包经 上肢——手 后——手少阴心经 前——手阳明大肠经 外侧—— 手三阳经 中——手少阳三焦经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