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第一课论述.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农业;必修一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二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必修二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必修三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复习目标;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西汉;刀耕火种;;如何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精耕细作特点? 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一大特点。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小农经济,推动农业生产向精耕细作的方向发展。此后,精耕细作技术不断发展完善,使中国的农业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精耕细作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它主要表现在:第一,牛力耕田。牛力耕田解放了一定数量的劳动力,为精耕细作奠定了人力基础。第二,生产工具和劳动技术的提高。三齿耙、镰、锄等不同形状工具的出现,说明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不同类别的手工操作和生产工序。曲辕犁的使用甚至表明在同一程序上不同作物仍有不同区别。第三,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的出现。这就说明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人们正努力克服自然条件的限制,追求农业的高产。第四,自耕农经济。这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规模极小的私有经济。在有限的土地上,靠精细的劳动增加产量成为最基本的劳动要求。;推动了土地制度的变化,井田制崩溃, 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练一练;2.(2010·天津文综)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3.(2010·浙江文综)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比较下面两图,其中图一所示的耕作技术始见于( ) A.战国 B.秦 C.西汉 D.东汉;4.《荀子·富国》记载:“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这表明我国古代农业生产( ) A.通过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B.是典型的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C.每年都有土地兼并现象出现 D.铁犁牛耕技术得到广泛推广;5.“西周时期,实行了垄作法;西汉时实行代田法,还采用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方式;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和一年三熟制。”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 ) A.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  B.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C.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  D.农业技术的变革创新;二、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土地制度演变;土地兼并;练一练;练一练;3.董仲舒指出,当时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此后,历代王朝大多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却无法根本解决这一社会痼疾。其主要原因是(  )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不够 B.封建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的制度 C.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 D.封建王朝统治严酷、横征暴敛;(一)水患治理:大禹治水、王景治黄 (二)水利工程 1.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 2.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3.汉代关中农民发明了“井渠” (三)农学水利著作:《河渠书》《沟洫志》《农政全书》 (四) 灌溉工具 1.立井水车(北方)、高转筒车(南方)(隋唐五代) 2.水转翻车(宋代) 3.风力水车(明清);翻车;探究一:影响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经营方式:个体经营(小农经济);耕织结合。 ·土地制度:井田制; 封建土地所有制(国家、地主 、农民); 土地兼并及政府对策。 ·赋役制度:赋税:田亩税、人头税、杂税、临时性征派等; 力役(可以钱、物代):徭役、兵役等。;;;积极: 1.较稳定,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有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2.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促进了封建经济的繁荣; 3.是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 消极: 1.具有封闭性、脆弱性,分散性,难以应付天灾、战乱及苛捐杂税,,后期成为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2.易形成安土重迁、小农意识等观念。;;1.近代:受到冲击(因素:外国资本主义、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 2.现代:终结(1956年三大改造,对农业的改造,生产资料由私有变为社会主义公有)。;1.在苏北农村流传着一首民谣:“筛麦子,磨面面,外婆来了吃啥饭?吃燃面,打鸡蛋。杀公鸡,叫鸣哩。杀母鸡,下蛋哩。杀鸭子,鸭子叫的嘎嘎的!”这首民谣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2. 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二餐???早也香甜,睡也香甜。布农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