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族聚居区民俗文化的保护与文化开发.doc

论水族聚居区民俗文化的保护与文化开发.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水族聚居区民俗文化的保护与文化开发

PAGE  PAGE 14 论水族聚居区民俗文化的保护与文化开发 奶牛 (安顺学院政史与法律系10级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班) 摘 要:本文以水族聚居区为重点,阐述水族传统文化习俗的特点。采取田野调查、文献分析及社会学等方法对水族传统文化进行研究。分析现阶段水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危机。并从学校教育、民间艺人的保护、民族服饰改革及民族特色餐饮等方面入手,对水族工艺、服饰、水族语言文字等为代表的水族民俗文化提出了可行的保护和开发措施。首先,在水族聚居区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对他们进行水语和汉语的双语教育,让传统文化扎根于后代;其次,在服务领域提倡民族服饰及进行服饰变革;再次,对民间艺人的进一步挖掘和保护,使民间艺人,作为活的知识宝库在传统文化习俗保护中发挥应有作用;第四,对水族传统饮食其独特的一方面进行开发,让水族人民在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中真正受益。 关键词:水族 民俗 端节 马尾绣 开发 水族是中华五十几个民族中的一员,现在主要分布在贵州南部和广西北部,人口有四十几万人。水族与其他民族一样有自己悠久的文化历史,在历史上,已有多位学者对水族文化进行过研究。民国时期的岺家梧、潘一志等,他们从水族族源、水书等方面对水族文化进行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水家学研究逐渐火热。同时,在水族内部也涌现出新一代水家学研究,如王品魁、石国义和潘朝霖等。而水家学研究的集大成者当数潘朝霖、韦宗林等人编著的《中国水族文化研究》。该书的几位作者及责任编辑全是水族研究人员,他们熟悉本民族的文化,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它是水族学者以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从水文字、水书、水语、民俗、历史等多方位探索水族的源流及诸多的文化内涵。提出“发祥于睢水”、“水书是殷商文化孓遗”、水语早期借汉词应属于“母语遗存” 潘朝霖、韦宗林.中国水族文化研究[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 等一些新的学术观点,使人耳目一新,它也是有史以来水族文化研究成果容量最大的文本。? 1 各个时期水族习俗特点 清以前,水族因无本民族文字记载,其民俗特点仅从正史、野史中找到只言片语,《唐书·南蛮传》记载“东谢蛮地在黔州之西数百里……土宜五谷,不以牛耕,但为畲田,每岁易。俗无文字,刻木为契……依树为巢而居……无税赋之事”.欧阳修、宋祈.唐书.南蛮传 ,说明水族先民当时生活十分落后,我们很难从历史典籍中找到详细的有关水族民俗的记载。 水族历来有反抗压迫的传统,从宋至清朝反抗斗争的事迹不可车载斗量,清时《荔波知县赵世伦在城塘纪事碑》载“其风俗习尚,类皆家藏枪械,恣意仇杀,藐视王章,人视荔波为化外,官视荔波为畏途云”其碑在荔波县城门北外神道碑旁,现碑文已难辩,但有详文记于《水族水族社会历史资料稿》P108 。统治阶级对水族人民习惯视为化外之邦,同时,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水族先民历来有反抗压迫的精神。水族人民的团结一般都以较为深厚的宗族观念为纽带的,其深根蒂固的宗族观念也有笼统排外之意。 1.1 服饰习俗 “晚清时,年长妇女多绾发结于顶,用青布包头……而大多穿对襟袖银扣的短上衣,下装为面折裙,有的还扎裹脚,中年妇女大多把长发梳成一把盘于顶,外包青布或白布长条巾盛装则绕结于顶,并插上多种银装饰品”。王品魁.水族简史[M]. 贵州民族出版社.1985.P107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有关水族妇女服饰的一角。 水族的服饰又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现在,水族的女性服饰较过去有很大变化。“未婚青年喜用浅蓝色绿色或花布作便长衫,衣身较过去收缩显得较为贴身,衣襟边缘不作任何修饰,常用白布包,而九阡一带则喜用青、黑布包头,显得淡雅素洁、开朗明快。已婚女子的袖口,环肩至袖口裤脚,都以一道蓝杆花边作装饰等”。王品魁.水族简史[M]. 贵州民族出版社,1985.P108 在杂居地区,妇女的服饰往往与相近民族服饰有更多相同点的过渡服饰。 水族男子的服饰,由于历代统治者对少数民族服饰改革中已经失去了其特色,现在有关水族男性服饰只能从一些老人那里找到点滴具有民族特色的痕迹。 1.2 居住习俗 水族聚居区大多“聚族而居”。同血缘村寨相邻,除乡镇集市外,非血缘异姓杂居现象极少。村寨大多依山傍水,有几百年历史的村寨往往留有几棵大古树,他们一般将其作为佑护本村寨的神树祭供。谁也不能也不敢砍倒村人祭供的古树,否则人遭到自然法的惩治,如有名的“三个一”。改革开发以前,若有人违犯了当地的自然法,那家人要给全村人按每一人一斤米、一斤水酒、一斤肉的标准,请全村成年人吃饭。这种严厉的惩治一般很少用,由于现在国家法治下乡,村民们法制意识加强,这种自然法功能几乎退出历史舞台。 住房方面,以前大多是“干栏”式楼房。一般有三层,底层关牲畜,堆农具,中间一层为人住,顶层或居室或堆杂物。现在随着农村水族村民生活条件变好,绝大多数盖房子时都选择用砖盖房,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