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金针菇优良菌株的筛选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金针菇优良菌株的筛选研究

PAGE  PAGE 6 金针菇优良菌株的筛选研究 摘 要:本研究以本校收集保藏的12个金针菇菌株为实验材料,通过 出菇实验,依据各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快慢、生长特性、出菇期长短、农艺性状、菌株商品性以及生物学效率,从中筛选出4个供栽培的优良菌株。分别为:JT3001、JT3005、JT3006、JT3010。 关键词:金针菇,优良菌株、菌丝生长速度、生物学效率 前言 1.1金针菇简介 金针菇是秋末春初寒冷季节发生的一种朵型较小的伞菌。子实体由细长而脆嫩的菌柄和形似铜钱大小的菌盖组成,白色、金黄色或黄褐色,因其形似金针菜而得名金针菇,又因菌盖呈金黄色似金币、柄上有毛,称毛柄金钱菌;我国古称构菌,又称菌子、朴菇等;也因其常发生于深秋和初冬的寒冷季节而称冬菇[1]。 金针菇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食用菌和药用菌,也是当今市场上十分走俏的天然保健食品之一[2]。金针菇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种类丰富,具有抗癌功能,经常食用具有预防高血压、治疗肝病和胃溃疡等功效。金针菇特别以富含赖氨酸而著称,可以活化神经细胞,促进智力发育,素有“益智菇”之美称。 金针菇在世界各地分布广泛,在我国北起黑龙江南至广东都有分布,由于它是低温菇类,特别适合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栽培。金针菇栽培周期短、方法简便、成本低、原料来源广泛、经济效益高,既适于家庭栽培又能进行工厂化生产,产品还可供出口创汇,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发展潜力很大的食用菌之一。 1.2金针菇的人工栽培 据考证,金针菇是我国最早进行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之一。《农桑辑要》一书就有记载,表明我国金针菇人工栽培己有近千年的历史[3]。我国的裘维蕃等人曾于30年代进行过金针菇瓶栽试验[4]。我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东南沿海省份开始进行金针菇工厂化栽培尝试,现已建立起十几家工厂化栽培金针菇工厂。工厂化栽培已经成为我国金针菇生产的趋势。目前,我国己经成为世界上金针菇产量最大的国家。 1.3金针菇优良菌株的研究概况 1984年始试用多抱杂交方法培育的“杂交19”号菌株具有双亲优良特性的菌株于1988年底通过鉴定[5]。1985年??始,华中农业大学应用真菌研究所筛选育出SFv—9金针菇纯白品种,并在福建、上海、浙江等省推广成功[6]。中国农科院植保所食用菌组以“三明一号”为亲本菌株,为材料,采用60Co—γ谢线诱变金针菇原生质体选育出“F8815”和“F8817”菌株[7]。 1.4研究目的 目前,随着市场对金针菇需求的增加,其栽培面积也在逐年扩大。虽然我国金针菇资源丰富,其栽培和野生的菌株种类多样,但真正用于栽培生产的优良品种却不多。同时,由于各地盲目引进菌种和优良品种后备不足,经常导致劣质菌种流入生产领域,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为此,我们对我校收集保藏的12个金针菇菌株的生产性能做一个综合性评价,旨在筛选出供栽培的高产优质的金针菇菌株,以满足各地金针菇生产中对优良金针菇菌株的需求,保证金针菇生产领域菌种的质量。 2.材料与方法 2.1供试菌株及其来源 供试的12个菌株由我校专业人员收集、保藏,其JT编号和登记菌株原编号见表1。全部菌株菌种贮藏箱中取出后,接种PDA综合培养基上25℃培养10天,活化后的菌种转接后直接用于后续试验。 序号JT编号原菌种名称来源130018815中国农科院植保所2300211001浙江庆元县食用菌所33003樱花1号黑龙江应用微生物研究所(引自日本)43004杂交19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53005鲁金1号山东沂南食用菌所630068817中国农科院植保所7300781号山东师范大学生物系83008SFVg上海农科院食用菌所93009南1南京市农科所10301081号山东师范大学生物系113011吉农1号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所123012FV2南京农业大学表1 供试菌株及其来源 2.2供试培养基 2.2.1母种培养基PDA固体培养基 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2.2.2原种、栽培种培养基 阔叶木屑85%,麸皮4%,稻糠10%,石灰1%,加水使水分含量达到总干重的65%,拌匀装袋后121℃灭菌2h备用。 2.3.实验方法 2.3.1母种 将各供试菌株分别接入由PDA培养基的斜面上,置25℃恒温培养8~10天。 2.3.2原种 将棉籽壳90%、鼓皮10%的混合栽培料加水搅拌均匀,含水量控制在65%左右(用手握紧料,有少量水渗而不滴出为宜),pH自然,装入洗净的玻璃瓶中,高压蒸汽灭菌(121℃,1h),待温度降至30℃以下时,将母种接入玻璃瓶中,置25℃培养直至发满菌丝。 2.3.3栽培种 栽培料按原种方法制作,采用17×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