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音乐学专业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与作品欣赏教学大纲.doc

音乐学专业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与作品欣赏教学大纲.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音乐学专业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与作品欣赏教学大纲

PAGE 6 音乐学专业《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与作品欣赏》教学大纲 编者:陈永 I 说 明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是高等师范音乐学专业本科阶段的音乐实验课程。该课程教学大纲,是根据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教学计划》而制定。总学时36学时(2学分),其中授课30学时,课堂讨论(或练习)6学时。于第七学期进行。 一、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通过讲授我国近现代音乐文化的优秀传统,通过听赏不同历史阶段的经典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扩大音乐艺术视野,提高艺术鉴赏力,为他们从事音乐教学工作提供较丰富的中国近代音乐史知识及掌握相当数量的中国近代经典音乐作品,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二、教学要求 1、本课程理论性强,与中国文学、史学关系密切,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必须具有一定文、史基本知识。所以开课之前强调学生的《大学语文》、《中国史》课程的学习是必要的。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音乐史论课程带有实验性、专题性。所以,此课程的教学,必须结合音乐术科中的实际问题予以综合分析、深入理解,使学生能以理论促实际,在实际(技能)中融汇理论。 3、坚持做好课后读书、泛听及写论文的引导工作。音乐史课程不单是让学生听赏音乐作品和了解音乐历史现象,还应该促使他们思考更深层的历史问题,因此布置学生课后读书、泛听音乐作品写小论文及搞好课堂讨论是学好本课程的重要的一环。 三、使用教材 1、基本教材 夏滟洲、陈永:《中国音乐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版。 陈应时、陈聆群:《中国音乐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参考教材 臧一冰:《中国音乐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修订版。 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纲》上、下册,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1月。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年3月。 中央音乐学院《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参考资料》(谱例),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年11月。 II 教学内容 第一讲 传统音乐的转型 第一节:近代社会转型与音乐文化近代化 其前期(1840—1900),承接???千年来的文化蓄势,传统音乐在明清之际形成集大成的高峰,历经嬗变与发展,“形成了多民族多系统的歌种、舞种、曲种、剧种、乐种纷繁迭出的新格局”; 其后期(1900—1949),“又产生了更为直接地接受传入的西方文化与音乐的影响,与传统音乐不同而又有着深刻联系的新音乐文化” 第二节:各类传统音乐在近代的衍变与发展 一、 民间歌曲 在形态表现上仍保持了传统特点,如在内容上还是以男女私情为主,形式上也即兴自编唱词,填配传统的曲调或曲牌进行演唱等,但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 二、 歌舞音乐 进入近代,产生和流传在不同地区数量繁多的舞种,自明清以来就有提升转化为职业性的歌舞表演与歌舞戏曲的势头;这种演变趋势,在近代又有新的发展。 三、 说唱音乐 南方的弹词,北方的鼓词以及牌子曲、琴书、道情类的说唱曲种更为重要。 四、 戏曲音乐 剧种的地域性特点更加鲜明和稳定,艺术组织更趋完善和统一,成为具有相当规模和定型化的地方大戏。京剧及其他地方剧种。 五、 民族器乐 清末民初以后,在城乡民间音乐生活中日益发展起来的民族器乐合奏,突出的有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福建南音、潮州江乐等。 第二讲: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第一节 以基督教为媒介的西乐传入 “唱诗班”、“马礼逊纪念学堂”、 第二节:西式乐队和中国军乐队的初步发展 “工部局乐队”、 “赫德乐队”、 第三节:学堂乐歌和普通学校音乐教育 一、 学堂乐歌 (一) 学堂乐歌的产生 (二) 艺术特点 :乐歌内容,音乐特点 (三) 代表人物 :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 (四) 历史意义 二、 普通学校音乐教育 留学生归国宣传、课程设置、教科书编撰、政府教育法规。 第三讲:中国专业音乐的崛起 第一节音乐教育的蓬勃发展 一、 音乐师范教育的发展 二、 专业音乐教育的创建 :上海国立音乐院及其音乐活动 第二节:专业音乐创作 一、 国立音乐院创作群体 (一) 萧友梅 (二) 黄自 (三) 国立音乐院其他作曲家 1. 陈田鹤 2. 刘雪庵 3. 江定仙 4. 其他作曲家 二、 “中华乐派”的探索 (一) 赵元任 (二) 黎锦晖 (三) 刘天华 第三节:音乐理论研究的现代进程 一、 各种不同思想主张 (一) 复古派 (二) “西化派” (三) “调和派” 二、 各类音乐理论著述 (一) 音乐基础理论 (二) 中国音乐史论著 1. 中国音乐史类著作 2. 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与曲谱集 (三) 音乐教育及其他音乐普及读物 三、 音乐理论家 (一) 王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