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中国经济金融“新常态”对货币政策框架转变的影响.docVIP

简析中国经济金融“新常态”对货币政策框架转变的影响.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析中国经济金融“新常态”对货币政策框架转变的影响.doc

PAGE  PAGE 10 简析中国经济金融“新常态”对货币政策框架转变的影响   摘要:文章总结了中国经济、金融在“新常态”下的若干发展特征,并基于此探讨了对货币政策框架的影响,包括货币政策转变的原因、方向、挑战和预期等。文章指出中国货币政策主要朝着定向化、价格型和重监管三方面转变,以短期利率走廊配合中期政策利率的做法符合现阶段国情。文章并对中国未来货币政策框架演变走向作了预期。   关键词:货币政策框架;新常态;金融改革;价格型工具 一、 引言   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国金融改革也进入新的时期。关于构建适应经济、金融“新常态”下的“货币政策新常态”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讨论。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积极探索并推动货币政策框架从数量型为主向价格型为主转型,在大力推动利率市场化的同时陆续推出了众多新颖的货币政策工具、探索利率走廊构建以及实施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等。中国金融和宏观调控都步入了新的时期。   中国货币政策框架与宏观经济、金融的关系极为密切,包括经济走势、金融市场改革的推进等都是货币政策转型的重要影响变量。因此,货币政策框架转型没有标准答案,它和中国经济全局的变化息息相关。讨论货币政策框架变化必须研究中国经济金融新常态对货币政策框架的影响。   Woodford(2003)指出在完全信息和高度有效金融市场的条件下,中央银行在无法控制货币总量的情况下可以利用隔夜利率政策达到通货膨胀目标。在完全信息和金融市场高度有效的条件下,由于不同市场工具、不同期限的收益率差异而产生的套利机会会立刻被消除,对隔夜利率的未来预期路径的决定实际上决定了长期利率。西方“常态”化的货币政策框架,即发达经济体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实施的货币政策框架,就是以短期利率为唯一手段,以总体物价稳定为唯一最终目标。我国的金融市场因为尚处于转型期,距离Woodford所讲的金融市场高度发达、完全信息等条件还很远,因此不能盲目模仿西方模式,需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阶段的数量与价格混合型操作模式以及转型策略。   本文将分析中国经济金融“新常态”的若干重要特征,然后探讨这些特征对货币政策框架提出的新挑战、新要求,最后总结货币政策框架变化的主要方向、面临挑战和演变预期等。 二、 中国经济“新常态”与金融改革   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其内涵以增速下行、需求切换、动力转型为核心特征。伴随着经济发展“新常态”,我国金融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利率市场化初步完成、存款保险制度建立、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金融创新日新月异,金融发展也步入了“新常态”。   从宏观上看,伴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持续下行,结构调整阵痛加剧,我国经济呈现以下特征:一是产业活力分歧较大。传统制造业持续低迷,产能过剩问题依然严重,PMI指数持续偏冷;房地产业处于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周期;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2015年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呈现快速增长势头,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FDI)同比增长17.3%。二是通缩压力持续不减。从价格上看,近年我国呈现出CPI指数和PPI指数背离的情况,基本上CPI涨幅在1%-2%的区间,PPI则始终为通缩状态。从产业上看,PPI长期为负的产业主要是采掘业和原材料行业,也凸显了以上所说的产业活力分歧。三是杠杆率持续攀升。2015年底中国全社会杠杆率达到260.8%。其中,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最高,2015年底达到156.1%,也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最高的。尤其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杠杆率持续攀升,增幅达到90%以上(任泽平等,2016)。四是货币政策效力减弱。截至2014年年末,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为122.8万亿元,与名义GDP的比重已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100%上升至2014年年末的193.3%。尽管货币供应总量很大,但我国借贷成本居高不下、流动性趋紧(甚至“钱荒”)现象依然存在。另外,尽管近年人民银行屡次下调贷款基准利率,但商业银行贷款总额中执行基准利率上浮的比例却不降反升。综合看,无论是数量型还是价格型货币政策的效力均在减弱。   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同时,中国金融改革深入推进、创新日新月异。一是利率市场化初步完成。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从1996年正式启动,距今已有20年。2015年10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初步完成。利率市场化下的特征之一是货币资金价格要真实反映供求,市场供求的变化导致资金价格也是变化的,市场资金价格波动加大。二是商业银行监管环境发生新变化。首先是存款保险制度建立。我国早在1993年就提出“建立存款保险基金”,经过多年努力,2015年5月1日我国正式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银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