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培训题第2套b.pdf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培训题第2套b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培训题第 2 套 B 第 35 题 试题答案:B 考点: ☆☆☆☆☆考点 7: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 1.一般起病缓慢,症状较轻。临床表现多样化:结核毒血症常见,后期有营养不良,表现为消瘦,浮肿、 舌炎、维生素 A 缺乏症 等,常有持续性腹痛,当并发不完全性肠梗阻时,有阵发性腹痛,腹部扪诊有腹壁柔韧感,多数伴有腹水, 为草黄色渗出液。粘连型及 干酪型患者,常可在脐周扪及腹部肿块,表面不平,有结节感,此外常见腹泻,粪便呈糊样。 2.粘连型肠结核常并发有肠梗阻,梗阻近端的肠段可发生急性穿孔,干酪型可并发肠瘘及腹内脓肿。 3.并发症 常见为肠梗阻(粘连型),梗阻近端肠可发生急性肠穿孔;干酪型患者可有肠瘘,并形成腹腔内脓肿。 第 36 题 试题答案:D 考点: ☆☆☆考点 11: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中年男性较多见。一般起病缓慢、隐袭,但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如系膜 毛细血管性肾炎及系膜增 生性肾炎有前驱感染时常起病急,甚至呈急性肾炎综合征。主要表现有: 1.蛋白尿:多为 1~3g/d。 2.血尿及管型尿 为肾小球源性血尿,镜下血尿多见,可出现颗粒管型,晚期可见蜡样管型。 3.水肿 多为眼睑和(或)下肢轻-中度凹陷性水肿。 4.高血压 多为轻-中度高血压,严重者可出现持续中度以上的血压增高(以舒张压为主),患者眼底可往往有出血、 渗出,甚至视盘水肿。 若血压控制不理想,则肾功能恶化快,预后差。 5.肾功能损害 多呈慢性进行性肾功损害,但在感染、劳累、脱水、妊娠或使用肾毒性药物的情况下肾功能多急剧恶化。 6.肾衰竭时常伴有贫血。 第 37 题 试题答案:B 第 38 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一个中年男性,患糖尿病 10 余年,近来下腹部胀,排尿不畅伴尿急、尿频、尿失禁。尿化验提示有蛋白 质和感染征象,B 超示膀胱扩 大。上述线索提示①长期糖尿病;②下尿路梗阻并发尿路感染;③10 余年的糖尿病,出现蛋白尿,可能已 有临床糖尿病肾病。应检查眼 底,??在感染治愈后多次检测尿蛋白,以确定临床糖尿病肾病是否存在,必要时可在适当的时机行经皮肾 穿刺活检术。 第 39 题 试题答案:A 考点: ☆☆☆☆☆考点 2:流行病学; 1.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甲型肝炎病毒主要从肠道排出,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而经口传染,粪-口传播是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2.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乙型肝炎病毒(HBV)可通过输血、血浆、血制品或使用污染病毒的注射器针头、针灸用针、采血用具而 发生感染,血液透析等亦 有感染 HBV 的危险。HBsAg 除存在于血清外,还可在唾液、尿液、胆汁、乳汁、汗液、羊水、月经、精液、 阴道分泌物、胸腹水等中检 得。其中唾液在传播中尤具重要意义。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主要系分娩时接触母血或羊水和产后密切接触 引起;但少数在宫内直接感 染。 3.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同或相近。 4.戊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戊型肝炎的传染途径主要通过粪-口感染。 第 40 题 试题答案:E 考点: ☆☆☆☆☆考点 1:伤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及病理解剖特点; 伤寒杆菌引起的经消化道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长程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缓脉、肝脾肿大、 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 等。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肠穿孔。 1.病原学 引起伤寒的是伤寒沙门菌,属于沙门菌属的 D 群,不形成芽孢,无荚膜;革兰阴性杆菌。伤寒沙门菌具有 菌体O抗原、鞭毛H抗 原和表面Vi抗原,在机体感染后诱生相应抗体。以凝聚反应检测血清标本中的O抗原和H抗原即为肥 达试验,有助于伤寒的辅助诊 断。 2.流行病学 (1)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是传染源。病人从潜伏期起即可从粪便中排菌中排菌,起病后 2~4 周排菌量 最多,传染性最大。慢性 带菌者是本病不断传播和流行的主要传染源,有重要的流行病学价值。 (2)传播途径:病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污染水和食物,或经手及苍蝇、蟑螂等间接污染水和 食物而传播。水源污染是 传播本病的重要途径,常酿成流行。 (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病后获得持久免疫力。本病终年可见,但以夏秋季最多。一般以儿童 及青壮年居多。 3.病理解剖特点 伤寒的病例解剖特征是全身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反应,回肠下段的集合淋巴结与孤立淋巴滤泡最具 特征。病程第 1 周,淋巴 组织增生肿胀呈纽扣样突起。镜下可见淋巴组织内有大量的巨噬细胞增生,胞浆内常出现被吞噬的淋巴细 胞、红细胞和伤寒杆菌。第 2 周肿大淋巴结发生坏死,第 3 周坏死组织脱落,形成溃疡。若波及病灶血管,可引起肠出血,若侵入肌层 与浆膜层可导致肠穿孔。第 4 周 溃疡逐渐愈合,不留瘢痕。此病变镜检的最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