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27超高层建筑电梯井产生的烟囱效应的研究
超高层建筑电梯井产生的烟囱效应的研究
北京工业大学 张茜茜 潘嵩 程作 许传奇
摘要:近年来,超高层建筑在国内迅速发展起来。不过,其产生的烟囱效应问题也日益
凸现。目前,国内外研究集中于高层建筑的烟囱效应问题,对于超高层建筑烟囱效应的研究
处于初始阶段。本文通过总结国内的研究成果以及国家标准,在此基础上针对烟囱效应问题
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 烟囱效应 电梯井 研究 解决方案
1 背景
超高层建筑在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 中规定,建筑高度超过 100
米时,不论住宅及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的内部一般都会设置楼梯间、送排
风道、排烟道、电梯井等竖井,当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时,室内空气由于密度小,便可以沿着
这些垂直通道自然上升,通过顶层的门窗缝隙以及各种孔洞渗出,室外空气由于密度大,由
底层渗入补充,这就形成烟囱效应。
烟囱效应是室内外温差形成的热压及室外风压共同作用的结果,通常以热压为主,而热
压差与室内外温差产生的空气密度差,以及进、排风口的高度差成正比。这说明,室内温度
越是高于室外温度,建筑物高度越高,烟囱效应也就越明显,因此,超高层建筑烟囱效应会
更加明显。同时也说明,烟囱效应一般只发生在冬季。
超高层建筑内的“烟囱效应”现象会导致火灾损失加剧、冬季渗风能耗增加、建筑内出
现使用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首先,空气和杂质通过低层部分各种孔洞、缝隙吹入室内,
消耗热量并污染室内;其次,风通过电梯井由底层厅门入口被抽到顶层的过程中,导致梯门
不能正常关闭;第三,当发生火灾时,随着室内空气温度的急剧升高,空气的体积迅速增大,
产生的烟囱效应更加明显。因此,我们需要控制烟囱效应。
目前,国内对于超高层建筑烟囱效应的研究并不多,国内对于超高层建筑烟囱效应作用
下的内外压差分布的实测很少,对于寒冷地区,比如北京市超高层建筑更少,很多是引用国
外的测试数据和相关研究,而国内现有的测试数据及模拟成果多是针对消防排烟问题的研
究,对于建筑节能问题的关注度不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多,超高层建筑也会越来
越多,因此,通过研究超高层建筑烟囱效应,对不利的方面做出解决方案,降低超高层建筑
烟囱效应产生的能耗问题,是符合国家节能发展规划的总要求,对推动建筑节能进步有着重
要的意义,对于缓解我国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所带来的能源供应压力和环境压力,保障我国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2 现状
2.1 实验研究
[1]
高甫生 通过研究封闭的前室和楼梯间对空气渗透量的影响程度与外窗的气密程度的
关系,得出的结论中为:外窗的密闭性越差,前室或者楼梯间的内部隔断对空气渗透的衰减
作用就会表现的越发明显。他建议北方地区的高层和多层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如果外窗的
密闭性比较差,无论是否需要进行防火设计,如果采用了封闭的前室或封闭的楼梯间,就会
在很大的程度上减少空气的渗透量。
理论分析可知,室外空气状态不变的条件下,进入房间的总压差是一定的,若果建筑物
的楼梯间和前室不设置封闭门时,压差很大一部分会作用在外窗两侧的,它的值会占总压中
的很大比例,由于压差会导致空气渗透,因此,外窗侧的渗透风量会很大。而作用在外窗的
热压值大小与窗户的密闭性有关,密闭性越好即外窗的阻力会越大,抵挡的热压占总热压的
比值便会越大。但是,实际中,窗户制作和安装时都会填充的非常严密,因此窗户的渗透风
量不会很大。
如果楼梯间和前室设置门时,他们就会抵消一部分作用在外窗上的压强,如果外窗的气
密性越差,那么,作用在外窗两侧的热压值占总的热压值的比例就会越小,也就是说,楼梯
间门和前室门就会消耗掉大部分热压。实际上,由于高层建筑封闭的前室和封闭的楼梯间可
以很明显的减少空气的渗透量,计算高层建筑空气渗透负荷的时候渗透负荷就会降低,因此,
很大程度上,可以起到节约建筑能耗的作用。
[2]
高甫生、丁立兴 的研究中,指出在大多数的情况下,风压和热压是共同作用,引起的
空气的渗透。由于加上了风压的作用,迎风面的中和面的高度比热压单独作用时要高,而背
风面中和面的高度则会下降,在迎风面、背风面的热压差系数(TDC)以及建筑物内部组件
相同的条件下,两侧的当量中和面上升和下降的高度是一样的。
上述情况下,与中和面相邻的楼层,渗入建筑物的空气流动方向,可能出现从迎风面侧
渗人,从背风侧渗出的水平流动现象,不过,对于其他的楼层,其气流的流动方向仍遵循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于DRT和ADIS的SOFC%2fSOEC电堆电化学阻抗谱研究.pdf
- 基于EDXRF技术茶叶中金属元素检测方法研究.pdf
- 基于ELM的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及其后处理.pdf
- 基于DOE策略的多层薄膜残余应力对太赫兹微桥形变的影响.pdf
- !!!高考地理答题套路整理.doc
- (2017-2022年)中国叉车零件接头体行业运行模式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目录).docx
- (2017-2022年)中国彩色胶粘带行业运行模式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目录).docx
- (2017-2022年)中国承钢铸造行业运行模式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目录).docx
- (2017-2022年)中国布基胶粘带行业运行模式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目录).docx
- -平坦11航1.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