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TGP206与TSP200试验对比
TGP206 与 TSP200 在京西黎园岭隧道的试验总结
一、工程概况与本次试验目的
1、工程概况
京西门头沟双大路第一标段的黎园岭隧道是公路隧道。隧道全长713米,隧道进口标
高990米,出口标高1020米,沿隧道轴线的山体地形最大标高为1135米。隧道建筑净宽9米,
限高5米,隧道轴线走向约北东75°。隧道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如下:
① 隧道岩性为灰岩、砂岩和页岩,在K6+640至K7+100段的隧道顶板高程以上30多米
的灰岩中有4处岩溶溶洞,规模不大,洞内无水和无泥质充填。
② 隧道区的地质构造条件,隧道位于沿河城断裂和与沿河城断裂近乎平行的两条断
裂之间,两条断裂为压扭性断裂,隧道距离沿河城断裂200多米。沿河城断裂在黎园岭附
近的走向60°,倾向南东,倾角73°。隧道围岩岩层走向55~80°,倾向145~170°,倾
角25~55°;隧道围岩发育两组节理裂隙:第一组走向50~70°,倾向320~340°,倾角
50~60°;第二组走向340~350°,倾向250~260°,倾角75~85°。隧道轴线走向与第
二组节理裂隙的走向近正交;与岩层层面和第一组节理裂隙的走向夹角小于25°。
③ 隧道出口段进入页岩,页岩长度约250米,有的页岩中含有碳化的有机质,隧道附
近岩体中存在煤系地层和废弃煤巷,页岩段施工注意瓦斯气体存在的可能性,和注意季节
降水期间因废弃煤巷滞水,以裂隙渗水对隧道施工的影响。
2、试验目的
借助TSP200在黎园岭隧道预报的机会,应关心隧道地震波预报技术专家们的要求,我
们携带TGP206参加了黎园岭隧道的预报工作。大家又促成了一次使用进口设备和国产设备
在一个隧道对同里程段进行预报的机会。
这是一次有意义的试验,大家为了客观的、科学的探索隧道地震波技术聚在一起。石
家庄铁道学院的刘志刚先生参加并组织了本次试验,参加本次预报工作的单位还有:长安
大学、中南大学、中冶建筑勘察院、北京市水电物探研究所和北京华安恒业有限公司等。
现场预报工作中同时采用瑞士进口的TSP200型设备和北京市水电物探研究所生产的
TGP206设备,试验中严格按着三同条件,即在同里程布置接收装置(上下错开0.5米),利
用同一批激发炮作为震源,共同采集地震波对隧道同里程进行预报。试验于2008年 6月15
日完成现场数据采集。
几年以来许多专家对地震波超前预报中使用的设备各论短长,给我的印象是空谈评论
者居多。因为迄今为止,我尚未见到就一个隧道的共同段,采用不同厂家的设备共同预报
的对比资料。用不同工程、不同设备、进行的所谓“效果”评论,在目前隧道施工地质工
作薄弱的现实条件下,缺乏量化的过硬资料。所以出现的人云亦云和先入为主的评论等不
足为怪。
42
2006年我提出隧道预报应以预报地质灾害条件为主的观点,并质疑以“速度参数法”
变更隧道围岩级别的做法。那个时段的预报报告和论文,他们把 “岩体是不均质、不连
续、和具有各向异性”的地质基本知识撇在脑后,以“速度参数”对勘察报告中围岩的类
别行使一票否决。预报“神”啦!这种现象不得不引起专业技术人员的思索。铁道部在【2007】
102号 “关于印发加强铁路隧道工程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中,针对隧道事故屡
屡发生的现状强调加强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文件中有这样一句话:“对超前地质预报成果
及数据的真实性负责”,看后感触颇深,可谓一语切中时弊。
二、探测方法原理及设备
1.探测方法原理
隧道地震波超前预报方法是利用地震波在不均匀、不连续地质界面产生反射,实现隧
道地质超前预报的目的。地震波震源采用小药量炸药震源,激发孔在洞壁一侧沿直线布置,
一般采用24个炮孔激发,激发炮点的数量与采集的地震波信息量有关。地震波接收器安置
在孔中,采取左右洞壁各布置一个接收器的原则。地震波在岩体中以球面波形式传播,当
地震波遇到弹性波阻抗存在差异的界面时,例如断层、岩体破碎带、岩性变化或岩溶发育
带等,一部分地震信号反射回来,一部分信号透射进入前方介质继续传播,在传播过程中
重演着反射与透射的不断过程,陆续反射回来的地震波信号被仪器设备采集下来。地震反
射波信号的旅行时间与距离成正比,与传播速度成反比,通过分析各种波型的传播时间、
波形特征和强度变化,实现预报隧道掌子面前方地质条件的目的。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工作要贯穿隧道施工的全过程,采取无间断预报资料的隧道施工原
则。合理规划每次预报检测的地段,接收装置和激发炮的布置尽量避开在隧道的变径段(例
如避让车道段)、和避开构造带等岩体明显不均匀的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