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浅谈古今中外历史贯通能力的培养.doc

【高中历史】浅谈古今中外历史贯通能力的培养.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浅谈古今中外历史贯通能力的培养

更多资料下载关注新浪微博@高中学习资料库 微信:gzxxzlk 浅谈古今中外历史贯通能力的培养 仔细翻检近年来高考试卷,就会发现非选择题部分的命制有一个趋势:考查学生古今中外贯通能力。这是因为历史教育的终极价值不只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史实,更重要的是服务人生、服务现实。历史具有过去性的特点,但是现实是历史的延伸和发展,历史与现实无法割裂的内在联系决定了历史研究对现实的指导价值,因而作为历史教育的关键环节的高考命题就自然而然地要体现“古今贯通”这一理念;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把握世界发展大势,是实现我国科学发展的关键,因而“中外关联”能力就成为教学与高考关注的重点问题。《考试说明》明确指出:“历史命题不拘泥于历史教科书的具体表述,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古今中外贯通的命题思路客观上要求学生不能将目光仅仅局限于历史史实,更重要的是了解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思考历史发展之于现实的价值,探究世界发展史对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借鉴作用,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历史学科的教育价值。下来我们以2010年福建卷38题为例,探讨如何培养学生古今中外贯通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使命感,社会责任意识,提升学生的国际意识。 一、考题呈现 (福建卷2010年38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公元400—1998年) ——摘编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摘编自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 1921—193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平均增长速度(%) 年 份日英美法德1921—19293.01.74.39.47.11930—19379.92.70.7—3.9—0.3——摘自任文侠等《日本工业现代化概观》 材料四 中国在1887年时为纯粹的农业生产国,工业生产只占很小的比例……到了1920年,工业产值增加到54.27亿元,所占比例也由原来的9.1%提升为23.8%……需要指出的是……近代机器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尚不到20%,并且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中国仍然为一个农业国。 ——摘自扬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 (1)据材料一,比较并指出A、B、C三个时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的走势。(8分) (2)分析影响B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走势变化的主要原因(不考虑人口因素)。(12分) (3)据材料二、三,指出民国成立至抗战爆发前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据统计该时期中国人口总数相对稳定,但工业的发展未能改变中国人均GDP下滑的走势,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解释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12分) (4)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西欧人均GDP强劲上扬的共同经验。(5分) 参考答案: 38.(37分) (1)A段:中西大致保持一致,走势相对平稳,中国略高于西欧。 B段:中国稳定不前,西欧超过中国并持续上升。 C段:中国总体下降,西欧加速上升。 (2)中国:自然经济为主;君主专制统治强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思想文化专制。 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工业革命与科技进步;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海外贸易、殖民扩张与掠夺;民主思想发展。 (3)特点:中国工业得到较大发展;增长速度超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原因:近代中国工业产值基数低,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小;落后的社会制度;动荡的社会环境;资本主义列强的掠夺和压制。 (4)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加强区域合作,顺应全球化潮流;重视科技创新、理论创新;重视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等。 二、考查特点 仔细研读考题,可以发现该题目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古今贯通,时间跨度长。从公元400年到现在,共1600多年。从文明发展史角度来看,包括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三个阶段。从中国史角度看,涵盖古代社会、民国时期和改革开放;从西欧发展史角度看,涵盖古代西欧、新航路开辟以后资本主义发展和现代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 2.中外关联,视野宏大。该题通过中国和西欧不同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两种发展模式不同的深层次原因,同中求异把握不同文明发展的特点,异中求同把握不同文明发展的规律性。 3.关注现实,服务现实。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如何实现科学发展,这是一个时代的命题。该题通过中西比较,让学生感受到影响工业发展原因的复杂性,如政治环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