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理财师常被问到88个问题
理财师常被拷问的88大问题揭秘
理财师lisa几乎在大盘每蹦上一千点时都会收到类似的邮件,在最近的一次,也就是10月中旬A股正式走过6000点时,lisa收到的这封来自客户的信显得格外经典,并且这封言辞并茂的邮件在凌晨两点被送出,可见当事人思虑久矣,《钱经》摘抄如下:
Sa:
早!
今天白天的时候听同事说股市已经到6000点了,大家都在热烈的讨论自己的股票已经赚了几个涨停。
我插了一句话说我已经在八月份的时候把所有股票卖掉了,当时就被同事们嘲笑,呜呜,少赚了1000点。本来我以为5000点已经是最高点了,当时跟你讨论的时候还斩钉截铁的要“锁定收益”,看来又是一个错误的决定,我现在又有点想重整旗鼓入市了,现在还是进场的时机吗?我有点犹豫,不过你还是先给我推荐几只股票好吗?
还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 前天你邮件提醒我的基金科讯要封转开了,分红是...
还有,我不得不要抱怨一下,这不是针对你个人的,但帮我管理基金的同志为什么总是选到那么烂的基金,本来上个月还在第三名的,现在怎么又落后了,还没有我隔壁大姐的手气好,她全是靠自己翻翻报纸买基金,今年以来已经翻倍了,但我定投的那部分为什么50%还不到?要不我也自己随便买点好了,能体现一下专业人士的技能吗?
……
祝安
张晓白(化名)
特别是在今年,每个人几乎都能体会张晓白的愤懑,“那个该死的理财经理,给我推荐了一支基金,爬得比蜗牛还慢,我一赌气把蜗牛给卖掉之后,居然又变成兔子了,涨得比谁都猛。我怎么这么倒霉!”但从lisa的角度看,理财师在中国几乎是一份科普加挨骂的差事。她每天必须回答十多个类似的问题,并且要做出不伤害客户感情的解释,比如,为什么张晓白每月投入5000的基金没有隔壁大姐一次性投资上涨得快呢?比如,你上次给我推荐的股票为什么还没有动静,不如换几只新的吧?比如,封转开我应该赎回还是继续持有?等等。在理财观突然苏醒的2007年,中国人从来没有这么疑惑过,投资、理财以及钱,是时候认真思考了。
“本着让双方省时省力的精神”,《钱经》收集了理财师最常??拷问的88个问题——事实上,理财师被问到的问题绝不止这个数,我们在给出答案的同时也花了80%的时间跑题,来探索问题的本身,也就是,你为什么会问这些问题(或者,你为什么不问这些问题)。张晓白为什么在五千点的时候绝然出局,而在6000点的时候又变的犹豫不决了呢?我们总是游离于两种对立的态度,对钱的漠视和无比尊重,前者让我们像职业赌徒那样把500美元仅仅只看成是一个蓝色的筹码,而后者则在我们对待些许亏损上显得神经质。如果下文88个问题中有那么一个恰好正中你下怀,也许你能得到正确答案之外的启发。
最需要花时间解释的10个大问题
这十个问题几乎出现在每一个场景:理财论坛、专家演讲的QA时间、理财咨询的寒暄部分……每一位负责任的理财师都不得不严正以待、不厌其烦的回答问题本身的来龙去脉。但我们必须明白,问题一经烙上“典型性”的标示,则代表了不止你一个人这么问,并且,几乎每个人都存在误区。
第一个问题:最近有什么新东西可做?
真人出镜,这个问题经常以以下几种问法存在。
甲:我现在大部分钱都在基金上,现在刚有一笔奖金,你再给我推荐只别的吧?
乙:听说现在港股不错,难道你不认为我应该买点吗?
丙:QDII基金抢疯了!还会出什么新的吗?
丁:打新股越来越难了,不如去香港打新股?
解答: 求新的精神本来不是坏事,但是,到了金融产品的选择时,就应该更加小心些了。要看具体的投资方向,而不是盲目求新。
让我们来剖析一下求新者的心态:
很多时候,新生事物总是很难在开始的时候为公众熟知,同时伴随着很多不确定性而被少数有冒险偏好的人去追逐,投资者甚至不够了解这个金融产品就需要下决定是否参与投资。
在今天,火热的中国股市,凸显的基金赚钱效应让大批个人投资者尝到了甜头。但是,保守的说,70%的基金投资者对基金不够了解,但这并不影响他们获得与熟知基金的专业人士同等甚至更多的收益。有如一个玩笑:只有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谁没穿裤子。同时收益更加助长了投资者的自信心。他们开始以为自己无所不知,在多次与投资者的交流中,清晰能够充分感受这一点。当贪婪压倒了恐惧,深入了解金融产品就显的更不重要了。投资者形成个人的操作习惯和对金融产品的个人认识:例如追逐新发基金并在获得一定收益后卖出接着寻找另一个新发。或者去买短期(3个月到半年)业绩突出的基金,频繁的买卖和“调整”,也有人买入数支或者数十支基金并以为可以分散风险。并且全部这些习惯都被投资者互相交流和传播……一句谎话说一万次就成了真理。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金融产品的销售渠道也有着他们未能尽到的责任。在5年前,我们的金融产品还很少。被抢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