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创建概论课程大纲.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知识点创建概论课程大纲

知识创建概论(Introduction to Knowledge Building)教学大纲 授课者:南京师范大学张义兵、多伦多大学陈伯栋 E-Mail: HYPERLINK mailto:zhyb304@126.com zhyb304@126.com,  HYPERLINK mailto:bodong.chen@utoronto.ca bodong.chen@utoronto.ca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创建的基本理论、教学法和技术平台。 通过结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践,帮助学生掌握如何设计一个知识创建课堂。 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结合中国的教学实践,探寻知识创建在课程改革中的价值。 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课程简介 知识创建(Knowledge Building)是建构主义理论的一个分支。本课程将从探讨大家熟悉的建构主义出发,认识“知识创建”与“学习”这两个概念的区分,从而进一步理解知识创建和其他如探究式学习等建构主义教学法的区别。在文献阅读和协同知识创建的基础上,我们将结合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实践探讨如何构建知识创建社区,深入思考社会文化、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一起探寻知识创建在当今中国学校教育和企业学习中的应用价值。 进度安排 16周,每周3节,从3月9日开始 线下课堂安排:上课时间:周三早晨7:40;协调安排课程计划、简要讲授关键知识点;讨论知识论坛中出现的关键问题;个人或小组汇报。 线上安排:在知识论坛(Knowledge Forum,KF)中讨论文献或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发表、增建和引用短文等形式提高社区知识;利用KF中的评价工具反馈到信息随时进行自我评价,了解个人和小组的参与情况和知识进展;阅读时注意挖掘有潜力的观点,使用KF中的工具抓取下来,促进知识的提高和升华。 考核方式 学生有多种方式参与课程,主要包括课堂发言和在知识论坛中的参与。知识论坛为记录和发展学生的想法提供了空间,在知识论坛中学生可以讨论文献、发表想法、建设性地批判和发展他人的想法、引用他人的想法、总结班级想法、自我评价和反思等。需要注意的是,各种形式的参与不只为个人学习为目标,而应更重视对班级知识的贡献。课堂关注的范畴不应只限于所列话题和文献,每个人都可以把与知识创建相关的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带入课堂探讨。学生的参与不仅是为了学习了解知识创建相关的知识,还应创造性的结合中国的具体实践,提出利用知识建构改善课堂教学的可行性的解决方案。此外,也欢迎学生在使用知识论坛中提出改善知识论坛的想法和设计。总之,本课程的课堂参与和贡献方式多样,将强调小组和社区的学习和知识创造。 阅读小组??(小组认领选读文章) 课程考核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课堂参与,20% 知识论坛中的参与,20%: 对社区知识创造的贡献,20% 课堂汇报,20% 考试,20% 每周主题、阅读材料和在线活动 专题一2012年2月17日—3月2日主题课程介绍:简要介绍课程内容、参与及评价方式 建构主义视野下的知识创建—Marlene和Carl的讲座阅读材料查找建构主义:基本思想,优点及其不足在线活动在知识论坛中介绍自己 选择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模块,作为自己的实践对象。专题二2012年3月9日---3月14日主题建构主义视野下的知识创建(续)阅读材料Hoover, W. A. (1996). The Practice Implications of Constructivism. SEDL Letter, IX(3). Retrieved from  HYPERLINK /pubs/sedletter/v09n03/practice.html /pubs/sedletter/v09n03/practice.html Anonymous. (2012). Learning Theories. Retrieved February 14, 2012, from  HYPERLINK /theories/index.html /theories/index.html Jonassen, D. H. (1991). Objectivism versus constructivism: Do we need a new philosophical paradigm?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39(3), 5-14. doi:10.1007/BScardamalia, M., Bereiter, C. (2010). A Brief History of Knowledge Building. Canadian Journ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