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侵犯复习笔记
第9章 侵犯
9.1 复习笔记
一、侵犯的实质
(一)侵犯的概念
1.侵犯的定义侵犯(aggression)即侵犯行为,也称攻击或攻击行为,指有意伤害别人且不为社会规范
所许可的行为。
(1)侵犯概念的三个要素
①伤害行动——侵犯行为必须是伤害性的,包括实际和可能造成伤害的行为。
②伤害意图——没有造成伤害却有伤害意图的行为是侵犯;无意伤害不是侵犯。
③社会评价——侵犯是社会所不允许的。
(2)侵犯的分类
敌意性侵犯:也称作情绪性侵犯,是源于愤怒,意在伤害的侵犯;工具性侵犯:把伤害作为实现其他目标的手段的侵犯。
2.侵犯与敌意
(1)敌意的多种含义
①非身体接触性的直接或问接的有意伤害;
②高度排斥性的态度;
③人与人之间的高度怀疑,即一种高度的自我防卫状态。
(2)敌意与侵犯的关系
①敌意没有明确的社会规范限制。在侵犯受到明确的社会规范约束而不能实现时,往往是以敌意的方式表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敌意实质为代偿性的侵犯。
②敌意不是侵犯,但可能会激发别人的侵犯,也可能发展为侵犯。敌意行为还可以直接激化人际冲突使敌意上升为侵犯。
3.侵犯的普遍性
无论是在整个世界还是中国,暴力与犯罪都是有增无减,愈演愈烈。
(二)侵犯的本能论
1.主要观点
在社会心理学领域,本能论倾向的经典理论主要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观点和洛伦茨的习性论。
(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观点
弗洛伊德(S.Freud)早期认为,人有两种基本的本能:性本能与自我保持本能,侵犯性是性本能的一部分。后期又修正为生的本能(性本能)与死的本能(侵犯本能),侵犯本能目的在于破坏,标志着人类有一种基本的无意识的死亡愿望。
弗洛伊德认为,死的本能本来是一种对内的自我破坏的倾向,但由于会受到生的欲望的妨碍,从而把破坏力量转向了外部,以侵犯的形式表现出来。侵犯是以社会不允许的方式表现的侵犯冲动。如果以社会许可的方式表现,则表现为争论、竞技、冒险等。如果侵犯冲动 得不到表现,就会导致精神疾病。
弗洛伊德的理论主要是通过对心理异常者的治疗实践发展起来的,因而解释的范围限于心理病理患者,而不能简单扩展到正常人。 .
(2)洛伦茨的习性学观点
洛伦茨认为侵犯是一种本能,但它不指向毁灭,而是具有生物保护意义的生的本能的体现。同类的侵犯不一定以毁灭为结局,而是以失败者的让步为目的。
侵犯是人类生活不可避免的组成部分。战争是人的侵犯本能定期发泄的结果,要想避免战争,就需要多开展冒险性的体育活动,耗散侵犯本能。
2.本能论的科学证据
近年的研究在多方面发现了侵犯行为的神经和生物化学等方面的证据。如有暴力倾向的人前额叶激活水平比正常人低;基因可能影响侵犯行为,同卵双胞胎的侵犯一致性高于异卵双胞胎;血液中的化学成分可以影响侵犯行为;暴力行为常与神经递质5一羟色胺缺乏有关。
3.对本能论的评价
本能论指出了人类侵犯性的生物遗留性质,提出了减少侵犯的代偿或转移方法,有显然的合理性与应用意义。但是试图用本能的观点解释所有人类的侵犯行为,并试图用简单的本能观点来解释宏观的战争等现象,忽视了人类社会自身的规律,犯了心理学主义的错误。(三)挫折一侵犯理论
通常意义上的挫折是指由于目的行为受到阻碍而激发的心理紧张状态。而挫折一侵犯理论中的挫折是指阻碍个人达到目的的一切事物。
1.最初的理论
心理学家多拉德等人最初提出挫折一侵犯理论,认为侵犯是挫折的一种后果,侵犯行为的发生以挫折的存在为条件。最初理论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1)侵犯的强度同目的受阻的强度成正比例关系;
(2)抑制侵犯的力量,同该侵犯可能受到的预期惩罚的强度成正比例的关系;
(3)挫折强度一定的情况下,预期惩罚越大,侵犯发生的可能性越小;如果预期惩罚一定,则挫折越大,侵犯越可能发生。
2.修正的理论
最初的挫折一侵犯理论观点过于简单、概括,对许多现象都不能提供令人满意的解释。原有理论提出者之一的心理学家米勒提出了修正观点,认为挫折也可以产生侵犯之外的其他后果,侵犯与挫折的关系可以是先天的,也可以是后天习得的。其理论模型如图9一l所示。
3.买验验证
(1)勒温(1941)的玩具实验证明了挫折同破坏性的侵犯行为之问的关系。挫折能够引发更多的破坏性行为。
(2)马利克(1966)的搭积木实验发现挫折可以增加人们造成别人痛苦的侵犯性。
(3)研究还发现,人们能够保持着对于侵犯行为的控制,并要求使自己的侵犯行为得到合理解释。如果实施侵犯的理由不充分,就会减少侵犯行为。
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