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方社会学复习解析
(一)古典社会学理论阶段
1. 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奠基与确立(第二、三、四章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
第二章 孔德的社会实证论
1.自1838年( D )提出社会学概念至今,仅仅170多年的历史,社会学获得了迅速发展。
A. 韦伯 B.斯宾塞 C.迪尔凯姆 D.孔德
2.孔德强调了社会学研究的( A D )原则。
A. 客观性 B.自主性 C.能动性 D.相对性
3.孔德认为社会发展先后经历了(BCD )三个不同的阶段。
A.原始阶段 B.神学阶段 C.形而上学阶段 D.实证阶段
4.孔德将( B )作为社会学的两大研究主题。
A.公平与正义 B.秩序与进步 C.效率与公平 D.个人与社会
1.社会物理学(孔德)
社会物理学的代表是孔德,他把社会看成是外在于主观意识的,可以用外部观察、测量和统计的方法加以研究的物理现象,并自认为采取了一种纯客观的、确实可信的科学原则。
2.社会秩序(孔德)
在孔德那里,社会秩序是社会成员或社会组织间稳定的有序联系,并且是一种如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的社会联系。
3.实证阶段(孔德)
孔德认为,实证阶段是超越了神学和形而上学虚幻性和绝对性的阶段,是以实证科学为知识基础,直接面向经验事实的阶段。
第三章 斯宾塞的社会有机论
1.从客观的个人主义出发,斯宾塞在对社会问题的研究与回答上表现出明确的(B )。
A.社会主义 B. 自然主义 C.主观主义 D.唯物主义
2.斯宾塞站在( AB )立场阐述了他的社会有机体理论。
A.自然主义 B.个人主义 C.集体主义 D.人文主义
3.斯宾塞认为,根据社会管理调控方式进行划分,社会进化类型是:( D )→工业社会。
A. 游牧社会 B.农业社会 C.封建社会 D.军事社会
第四章 迪尔凯姆的社会团结论
1.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D )。
A.社会现象 B.社会规律 C.社会组织 D.社会事实
2.迪尔凯姆认为社会事实的主要特点是:( ABD )
A.不可还原性 B.对个体的制约性 C.主体能动性 D.社会普遍性
3.迪尔凯姆指出,解释社会事实基本原则是( BD )。
A.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B.只能用社会事实来解释社会事实
C.坚持把主观和客观统一起来的方法
D.不能把社会事实的起源与功能混同起来
4.迪尔凯姆指出,到现在为止,社会经历了两种最基本的团结形式:( AB )。
A.个体团结 B. 机械团结 C.群体团结 D.有机团结
5.迪尔凯姆论述了以下几种自杀类型(ABD )。
A.利己性自杀 B.利他性自杀 C.恐惧性自杀 D.失范性自杀
1.机械团结(迪尔凯姆)
机械团结以社会成员共有的宗教取向作为社会整合或群体联系的纽带,它的根本特征是社会成员在情感、意愿和信仰上的高度同质性,它存在于分工不够发达的传统社会,实质是农业社会的产物。
2.有机团结(迪尔凯姆)
有机团结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形成的社会团结,它以社会高度分化、社会成员充分分工为基础。在有机团结中,维系社会成员的纽带是因为社会分工和社会专业化而造成的他们不可超越的相互依赖关系。
3.社会比率(迪尔凯姆)
社会比率是由个人行为或个别事实相互联系而构成的统计比例或计量关系,如出生率、死亡率、失业率等。
4.集体表象(迪尔凯姆)
人们在社会交往或集体活动中形成的共有的集体观念,包括公众意见、社会心理、社会规范、道德理想和思维模式等。
第七章 帕累托的非理性实证论
1.帕累托指出,大量的社会行为或社会事件都是(A)的。
A.非逻辑 B. 合逻辑 C.合理性 D.合规律性
2. 帕累托认为,只有在( D )的社会才能涌现出较多的确有才干的精英。
A.资本主义 B.社会主义 C. 高度发展 D.流动开放
3. 帕累托认为,下列属于派生物的是:( ABD )。
A.哲学 B.伦理学 C. 本能 D.政治学
4. 帕累托用剩余物概念来说明人们最基本的尚未上升到逻辑层面的心理结构,剩余物包含以下哪几类( ABCD )。
A.联合的本能 B.群体持续性
C.通过外在行为表达感情的需要 D.个人与其附属权利的整合性
2. 人文主义社会学的确立(第五、六章 韦伯、齐美尔)
第六章 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解论
1.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D )。
A.社会事实 B.社会形式 C. 社会规律 D.社会行动
2.韦伯主张用( C )的方法开展社会学研究。
A.客观论 B.主观论 C. 理解论 D.认识论
3. 韦伯指出,理解社会行动的基本形式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获奖数学日记(2年级).doc
- 营养师三级L_8号题.doc
- 莽荒纪手游题目和其答案.doc
- 营改增开题汇报.doc
- 营改增开题汇报2.doc
- 营养师基本选择题.doc
- 营改增继续教育试题].doc
- 营销学考试解析.docx
- 营改增后财务核算问题.docx
- 营销渠道的管理复习资料.docx
- 市直机关工委及个人述职述廉2024年党建工作情况报告材料.docx
- 区委书记在2025年一季度经济运行部署会议上的讲话发言材料.docx
- 市直机关单位、卫健委党支部2024年工作述职报告材料.docx
- 市委副书记、市长在2025年市委城乡规划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发言材料.docx
- 某单位领导干部2024年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对照“四个带头”).docx
- 2024年民政局、宣传部、教育局基层主要领导个人述责述廉报告材料.docx
- 2025年2月党支部“三会一课”参考主题方案.docx
- 在某中学2025年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以“三重境界”燃动新学期.docx
- 2024年度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四个带头)及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docx
- 市纪委市监委2025年度纪检监察工作计划.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