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程形态和结构
课程形态与结构
课程形态与结构(forms and structures of curriculum) 课程的形态指的是课程的存在和表现形式。课程的本质决定着课程的形态,反过来,透过课程的形态,又可以加深对课程本质的理解。常见的课程形态分类有5种:
①以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性质为标准,分为德育课程、智育课程、美育课程、体育课程、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等。
②以教育内容的性质和组织方式为标准,分为分科课程(代数、几何、物理、化学、语文、外语等)、广域课程(指能够涵盖整个知识领域的课程整体,如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综合课程、核心课程、活动课程等。
以下主要介绍综合课程、分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综合课程是指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和问题。综合课程有3种基本类型:中心主题源于学科知识的,即学科本位的综合课程;中心主题源于社会生活的,即社会本位的综合课程;中心主题源于学生自身的需要、兴趣、动机、经验的,即经验本位的综合课程。
分科课程是根据科学发展水平和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从各门科学中选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教学科目。这种课程是预先安排好的。
分科课程从学校教育产生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在所有课程的类型中,历史最为悠久。孔子“《诗》、《书》,定《礼》、《乐》”,从而定“礼、乐、射、御、书、数”6门功课以教其门徒,这可以视为分科课程的雏形。古希腊智者派开创了文法、修辞、辨证法,柏拉图加上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形成“七艺”。后来亚里士多德在吕克昂学园讲授政治学、物理、天文、生物、历史和课程,这是西方分科课程之滥觞。分科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始终居于稳定地位,即取决于知识和学科分化的历史与现实,也取决于人们长久以来形成的知识观和学习观,同时也因为分科课程便于实施和操作。
活动课程与分科课程相对,它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它也常常被称为“儿童中心课程”、“经验课程”。
活动课程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的“新教育运动”和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其发展历史比分科课程要短得多。活动课程的思想基础可以追溯到卢梭(J.Rousseau)的“自然教育”思想、裴斯泰洛齐(J.H.pestalozzi)的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和福禄贝尔(F.Froebel)的儿童自动发展的思想,这当中又以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活动课程的影响最大。在活动课程的发展历史中,杜威(J.Dewey)被认为是代表人物之一。
活动课程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风行一时,美国著名教育家克伯屈(W.H.Kilpatrick)的设计教学法实际上即是实施活动课程的一种方式。在克伯屈那里,“设计”即是指学生自己计划,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通过实际操作,在实际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这与活动课程的主张是一脉相承的。
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是学校教育中的两种基本的课程类型,可以把两者看做是一种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排斥或取代的关系(参见表,1)。
表1 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各自的特征
HYPERLINK \o 育儿园(9),育儿,幼儿,幼儿园,宝宝 (育儿园(9),育儿,幼儿,幼儿园,宝宝)6640
活动课程?分科课程?学生中心
问题中心——直接体验
实践活动中心——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注重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教师中心
教材中心——知识系统
课堂中心——以教师系统讲授为主注重学生的知识,以发展智力为主,注重养成教育
注重养成教育?注重训练?注重教育过程?注重教育结果?注重问题解决?注重知识获得?主观综合评定为主?客观定性评价为主?
HYPERLINK \o 育儿园(9),育儿,幼儿,幼儿园,宝宝 (育儿园(9),育儿,幼儿,幼儿园,宝宝)6640
分科课程将科学知识加以系统组织,使教材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但是,由于比较关注学科的逻辑体系,追求知识的系统化,使得这种课程容易脱离社会生活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忽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不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活动课程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憾。与此同时,由于活动课程自身往往比较倚重学生的兴趣、需要,而缺乏严密的逻辑和严格的计划,不易使学生系统掌握科学知识。二者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呈互补之势。所以,两类课程在学校教育中都不可缺少。
③以学习经验的性质或者学生心理发展的指向为标准,分为认知性课程(重在促进知识的获得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情意课程(重在学生情感的陶冶、意志的磨练、价值观的形成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④以课程决策的层次为标准,分为理想的课程(由研究机构、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以及应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