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写作》教学大纲 [2).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本写作》教学大纲 [2)

课程编号:1202221 写作 Written works 总学时:32 总学分:2 课程性质:必修 开设学期及周学时分配:第四学期,每周2课时 适用专业及层次:编辑出版、广告(文史)等专业本科学生 相关课程:文学鉴赏、语言学、叙事学、美学 教材: 推荐参考书:《编辑实用写作》陶丹白贵著,科学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 《现代写作教程》董小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第一版。 《应用写作学》徐振宗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学,1997年10月第三版。 《当代大学写作》夏德勇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第一版。 《基础写作学》蒲永川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8 月第一版。 课程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出版编辑、广告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语言思维能力,建构独具个性风格的语言思维表达方式,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更有效地运用其专业知识打好基础。 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绪论(4课时) 写作的概念 写作的类别 写作的特点 文章的构成 第二章 文章的思想(4课时) 第一节 思想的样式及方法 第二节 主题意义解读 第三章 文章的语言 (10课时) 第一节 文字的产生及构成 第二节 语言的功能及特点 第三节 语言表达的内在特征 第四节 创作方法 第五节 文章鉴赏的方法 第六节 文章的风格 第四章 文章的材料(2课时) 第一节 材料的积累 第二节 材料的鉴别 第五章 文章的技法(2课时) 第六章 说明类文体(6课时) 第七章 报告类文体(2课时) 第八章 图书评论(2课时) 第一节 图书评论的写作方法 第二节 批评的方法 第三节 学术论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 绪论(4课时) 【教学重点】写作的概念界定及文章的形成 【教学难点】文章的形成及基本构成 第二章 文章的思想(4课时) 【教学重点】获取思想及主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思维方式的梳理 第三章 文章的语言(10课时) 【教学重点】语言表达的方式及创作方法 【教学难点】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运用语言表达意义的思维风格 第四章 文章的材料(2课时) 【学习重点】材料的鉴别与观察 【学习难点】材料的解读 第五章 文章的技法(2课时) 【学习重点】技法的理解 【学习难点】技法的综合性运用 第六章 说明类文体(6课时) 【学习重点】编辑常用文体的写作 【学习难点】形式与技巧的结合 第七章 报告类文体(2课时) 【学习重点】调查报告的写作 【学习难点】写作环节及方法的运用 第八章 图书评论(2课时) 【学习重点】写作的方法 【学习难点】当今流行的批评方法 四、主要教学方法 1.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 在各部分的教学中,必须联系学生运用语言的实际和社会上运用语言的实际,有针对性地突出教材的重点,在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后,真正能够用来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同时从实践中验证理论,加深对理论的认识。 2.加强基本训练。 本课程实践性很强,课内练习和课外练习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只有通过练习和实践才能把学得的知识变成熟练的技巧,因而讲练结合是教学的基本原则。 典型作业练习 自建题库 六、课程考核方式 平时考查分40分,闭卷考试分60分。 传播与动漫学院学院课程简介 写作 (writte works) 课程编号: 1202221 课程性质: 必修 开设学期及学时分配: 第四学期 每周2课时 适用专业及层次:编辑出版、广告(文史)、等专业本科学生 先行课程:文学鉴赏,古、现代汉语,现当代文学 后继课程: 教材: 推荐参考书:《编辑实用写作》陶丹白贵著,科学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 《现代写作教程》董小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第一版。 《应用写作学》徐振宗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学,1997年10月第三版。 《当代大学写作》夏德勇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第一版。 《基础写作学》蒲永川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8 月第一版。 课程目的、内容与要求: (一)课程目的 本课程主要为了构建学生独具个性的思维表达方式,因此将以语言为载体,以思维方法的构建为训练的主要手段,加强其语言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