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_2.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知识回顾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1)商业活动; 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通过这条古道,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丝绸之路是古往今来东西文化荟萃交流的地方,也是许多著名历史人物(如张骞、玄奘、马可波罗等)活动过的地方,留下了无数历史遗迹和稀世文物。 ; 当今世界经济贸易往来频繁,商业活动是否依然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请举例说明。 ;;?; 中原每一次较大的政治变动,就会引起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南徙。 西晋永嘉之乱(公元311年)。中原人们纷纷越淮渡江,相继南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随着东晋政权在南方的建立,北方人口向南方迁移的规模更大。截止南朝刘宋初年,南渡人口已近30万户,占当时南方总人口的1/6。大量流民涌入巴蜀地区,巴蜀的土著居民又大批流亡到荆、湘地区,“时流人在荆州十万余户”,给南方注入了新的活力,促使江南“火耕水种”的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向精耕细作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了粮食产量和土地利用率。; 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二次高潮发生在唐安史之乱以后( 公元762年)。唐末五代时期,少数民族与地方割据势力政权夺利,百姓生灵涂炭,家园被毁,只好背井离乡,到远离政治中心、相对安定的南方寻找安居之所。这是我国历史上又一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时期,由安史之乱引发的中国第二次人口大迁移,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地理分布的格局,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北方地区,中国人口地理分区的中心首次由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 公元1127年北宋的靖康之变及宋室南渡导致了中国第三次人口南迁高潮。靖康之变后,北方广大沦陷区的人们不堪忍受金朝贵族的统治和民族压迫,被迫举族迁移,南方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和大量尚未开垦的可耕地吸引了渴望安居乐业的各地人民,大批王族、官员,士民涌向南方荆、湖、两浙等地,归于南宋。到这时,随着北方大量劳动力和先进垦殖技术的南迁,原先的“蛮荒之地”大都变成了“鱼米之乡”,在风俗习惯上南北方互相融合,经济上南强于北方的局面完全确立。;? 此后,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堪称是中国历史上三次规模宏大的人口大迁移,而其中尤以“闯关东”所历经的时间最长、人数最多。从清朝初年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300余年间,先后有约3000万迫于生计的华北穷苦百姓离乡背井,相继踏上关东大地。“闯关东”不仅是内地民众到山海关以外的东北地区谋生,也是一个文化传播的过程。 ;民工潮;(2)人口迁徙;(3)教育; 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达到空前繁荣的时期。这时日本社会正处在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和巩固的阶段,对唐朝的昌盛极为羡慕,因此向唐朝派遣的使者、留学生和学问僧数量很多。为了吸收中国的文化成果,日本选派了不少留学生来唐学习,他们被分配到长安国子监学习各种专门知识。如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长期留居中国,擅长诗文。在唐历任光禄大夫、秘书监等职。他与著名诗人李白、王维等人有着深厚的友情,常作诗相酬赠。日本留学生回国以后,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到2003年,在爱尔兰的中国留学生已经达到4万多人,占爱尔兰人口总数的1%! ;文化传播的手段;想一想; 在日本,青少年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破坏环境的现象十分少见。而这种现象在中国青少年中却时有发生。
请说说有哪些办法可以在青少年中传播环保意识?(提示:借助一定的媒介实施一定的做法);;口语传播(语言传播);口语传播(语言传播);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2)大众传媒开始的标志:是印刷媒体的推广。; (4)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大众传媒手段带来了巨大变化。;;;三、做文化传播的使者;古老、多彩、现代;比一比:; 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
600年斗转星移,许多细节都已隐没在历史之中,然而在沧海桑田的异国他乡,仍然能找到当年“和平之舟”的身影;东南亚一些国家的人民,至今仍在深情地纪念着郑和。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和平实践。明朝中期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但中国人没有恃强凌弱。在郑和云帆高张的航行中,传播的是中华文化中“和为贵”的思想精髓,展示的是中华民族要玉帛不要干戈的发展思路。“天之所覆,地之所载,一视同仁,不能众欺寡、强凌弱……”这是郑和随带国书中的话。正是因为将远航的目的定为“以德睦邻”,才创造了一种“中外通和,万国来朝”的外交局面,留下了一段“四海一家,共享太平”的文化盛景。 ;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主动发展对外关系的壮举。它带去的是友谊和瓷器、工艺和文化,传播的是中华民族的科学技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