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7历史(岳麓版)第17讲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与通讯的变化.doc

2017历史(岳麓版)第17讲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与通讯的变化.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历史(岳麓版)第17讲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历史巩固学习资料 历史学习资料 第17讲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考点1|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1.服饰的变化 (1)原因:西式服饰传入中国;清政府和国民政府的推动。 (2)表现 ①晚清:鸦片战争前后,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后来,清政府对官定服饰制度进行改革。 ②民国政府颁布男女礼服的形制,新服饰走向中下层民众。洋装流行与传统服饰并行,并促成服饰改良,中山装和旗袍的出现,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2.习俗 (1)断发 ①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自由剪发的法令。 ②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发出《剪辫通令》,结辫陋习革除。 (2)不缠足: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正式成立“不缠足会”,不缠足运动开展起来。 3.报刊与电影 (1)中国报刊的发展历程 ①19世纪,中国出现近代报刊。 ②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民众开始有了“新闻”的观念。 ③1892年创刊的《申报》???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 ④1884年,申报馆创办《点石斋画报》,开新闻画报之先河。 ⑤《小说林》《月月小说》《绣像小说》《新小说》号称清末四大小说期刊。 ⑥维新运动中,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 ⑦新文化运动以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 (2)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 ①传入中国:19世纪末期。 ②第一部影片:1905年摄制的《定军山》。 ③第一部故事片:1913年摄制的《难夫难妻》。 ④第一部有声片:1931年摄制的《歌女红牡丹》。 (3)大众传媒的作用:及时传播时事信息,娱乐生活,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4.礼仪 (1)礼节:民国初年废除跪拜、作揖等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显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 (2)婚姻 ①婚姻风俗变革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层及官宦人家。 ②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洪流,推动了近代婚姻的变革进程。 (3)丧葬: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简洁的丧葬礼仪传入中国。 (4)影响 ①反映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折射出人文精神和民主意识,有些还成为妇女解放的标志。 ②发展不平衡,广大内地农村相对闭塞和落后。 社会生活变迁的易错点 (1)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 (2)清朝缠足陋俗最盛,但清政府并不支持缠足,还多次下令废除缠足。 (3)允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最早时间是清朝末年,而不是辛亥革命后。 (4)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大城市,广大农村仍然处在落后、封闭状态,地区之间的发展也极不平衡。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史料一 光绪中叶以后,机厂林立,①丁男妇女赴厂做工……生计日多,而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矣。随之而来的是②世风人心离古道越来越远,③“妇女贪上海租界拥价之昂,趋之若鹜,甚有弃家者,此未见者也。”“自租界北辟,④男以商贩营生而奢华渐起,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也。”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史料二 古都北京步入民国时期第一个鲜明的标志,就是废除帝王纪年,改用世界通行的公历。新年伊始,依公历确立元旦,“双十节”为全国国庆日,⑤但是双节的庆典主要流行于政界,一般民间较为冷漠。⑥传统的春节与中秋节盛况依旧。传统色彩浓郁的京都庙会,在日益发达的商业网络中,仍有一席之地。⑦许多新式商场相继兴建,东安市场、新罗天劝业场等纷纷崛起。民国初年,已经出现新式婚礼,北京俗称“文明结婚”……典礼仪式简单,证婚人宣布结婚者姓名,新人相对三鞠躬,交换饰物,证婚人致词颁发证书,新婚夫妇向来宾鞠躬,礼成。⑧旧式婚礼仍然保持着强大惯力,在民间流行。 ——习五一《民国时期北京社会风俗的变迁》 史料三 ⑨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⑩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 ——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研读史料] 史料一中的①②③④都体现了自然经济解体,农村人口大量进城,传统观念受到冲击。 史料二反映了民国初期北京社会风俗的特点。据⑤⑥⑦⑧可知新旧习俗并存。 史料三反映了天津开埠后,社会风气由“扬气”变为“洋气”的表现。据史料可知“洋气”指的是⑩,即生活方式的西化。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应注意史料中所蕴含的时代背景⑨。 [史料运用] (1)史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道:“近代中国所面临的最大一个问题乃是传统社会不容产生现代型的经济体制。”综上所述,论证此观点。 【提示】 社会现象:农村人口大量进城;传统观念受到冲击。 论证:中国传统社会未能实现生产的机械化;中国向近代转型是受西方的冲击。 (2)根据史料二,指出民国初期北京社会风俗的特点。简要分析北京地区社会风俗发生变迁的背景。 【提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