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引导学生领悟人生的艺术[浙江2007-18-定稿].pptVIP

教育:引导学生领悟人生的艺术[浙江2007-18-定稿].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育:引导学生领悟人生的艺术[浙江2007-18-定稿]

——历史教育何以必须省察生活表达生活 ;   追问本真:教育乃引导人们领悟生活的艺术   ; 2.有害生活的教育之弊应予冷静反思 ;3. 课程改革不回归“生活”没有出路;二、教育是引导人们领悟生活的艺术;  一说人生观,我就常常想到人死观,觉得先有好的人死观,才会有更好的人生观。孔子的那句“未知生,焉知死?”把它倒过来说也好:“不知死,焉知生?”   人终有一死,不可抗拒。然而,闭目遐想,人生在渺渺宇宙,生命岂不是一种偶然、一种冒险、能活下来就已不错?怀特海的教育意图“生活的艺术便引导这种(人生的)探险”,正是同一个意思。   明白了人会死,人才会在有限中寻求人生的意义所在,也才会珍惜一切生命,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正如叔本华赞同的一句格言:“生活,也让别人生活。”      苏格拉底发现:天鹅临??,歌唱而死,“都不是因为悲哀而歌唱。”(丰子恺“人生三层楼”,尼采“精神的三种变形” );  教育的终极取向是要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做好自己”,亦即“服务人生”。这从根本上看,就是要帮助学生判断和鉴赏人生。   纯粹的审美能力,并不一定有益于人生。正是基于此,我才以为,教育艺术必须有一个终极取向或者说“北斗星”--人心、人性、人格的真善美作为指引。如果说世间有真理存在,那么这个“北斗星”就是,而且它是人类能够取得共识的惟一真理,不分古今,也不管中外。   这个“北斗星”,在哲学角度看,便是有效教育形而上之“道”,也正是教育的上位目标,而其他的一切都只是形而下的“器”,都是教育的下位标准。重要的是,坚持趋向这个“北斗星”,教育越艺术、越有效,就越有益于人生;偏离这个“北斗星”,教育越艺术、越有效,反而越有害于人生。;三、考试是教育内在需要的反思艺术 1.应该超越“考试是技术”的观念      考试,不能仅止于被认为是技术,它还理所当然地应该是更高的内在于教育的一种艺术——检验、评价并借以反思改进教育效果的艺术。     由此顺便说及,“废考”论肯定是荒唐的,它其实是对教育反思改进的逃遁。     我们应取的态度是,超越“技术”观点,用艺术的眼光审视它、改造它、完善它。 ;  对“考试领导教学”的谴责,不绝于耳,甚至泛滥成灾。   但谴责“考试领导教学”这一命题,其实并没有多少道理。因为,考试天然地是教学的领导和指挥棒,这是自古不变的铁律。   何况,教和学本身,永远有评价反思的需要。评价本来就是学习的内在需要,应该把具备评价反思素养视为一种更高级的学习能力。 ;  谁都知道,导向死记硬背的考试,是对教育艺术的践踏,是对师生人生的人为亵渎,是对教育生命力的残酷破坏。这样的考试,表面看或许会造成一些“走动的百科全书”(尼采语),但毁灭的却是活生生的人。   新课改成功与否,关键在考试改革。这是普遍的看法,也不是对考试的无端指责。问题的焦点似乎是,考试作为“领导”和“指挥棒”,能不能有效地肩负起本身的重任。有人说“考试担不起这个责任”,这本身就是一种不负责任。     关键在考试有没有艺术性,能不能指挥师生们演出有助“领悟生活”的交响乐。这一重要性,命题者怎可轻而觑之? ;  生活本身就是考试,每个人每天都被迫不得不参与这样那样的考试。故考试本质上应该“服务人生”。   好的命题,应该既提醒学生对真善美和幸福的感受,又提醒学生对假丑恶和不幸的态度,不能偏废。   仅止知识来了,而思想却姗姗不来,智慧在门外徘徊,这样的考试就无艺术性可言。考什么、如何考,正是考试表现艺术魅力的所在。好的考试艺术,必有思想和智慧。   好的命题,本应来自生活本身、人生本身面临的各种问题,扩而大之,就是家庭、社会、国家、天下(世界)范围存在的各种问题,而最好的答案就是能够认识并解决这样的问题。说穿了,好的命题绝不是自以为是的捏造,而是符合教育内在需要的艺术创造。;  命题人应该常常责问自己:我命的这些题,究竟对学生的生活、对人生有什么意义?我给出的答案,能否经得起真生活和真人生的检验?一个最简单的检验办法是,把问题和答案放在生活实践中反思反思:我敢于按照命题和答案所要求的那样去做吗?虽然答案只是预设,但对预想的结果先进行预测还是可以的。否则,就难以谈得上问题和答案蕴涵了什么有效的艺术性。   责问考试的有效性,与责问教学的有效性一样,都是责问教育的艺术性。某种程度上,责问考试有效性的意义更大,因为考试领导教学。好的教学,离不开好的评价,离不开好的指挥棒的指引。 ;  苏格拉底说:“没有经过省察的生活不值得过。”同样地,没有经过省察的教育,也不值得表达。   在省察、表达“生活”的意义上反思历史教育,可以明显地感到,我们最缺乏的不是历史学科知识(虽然也缺),而是怎样用“历史”服务学生生活的理念和办法。这也就是我今天何以喋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