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十五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时作业.doc

2014-2015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十五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时作业.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2015学年人教版必修2第十五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时作业.doc

第十五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课时作业 1.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不料,太后仅坐了一次就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坐在慈禧的前面,而且是坐着不是跪着。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 A.汽车已在中国普及 B.接受新鲜事物需要过程 C.中国不需要汽车 D.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 解析 本题以生动的历史情境材料反映了晚清时期中国封建统治者思想保守落后的状况,而正是这种封建等级观念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答案 D 2.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据《上海研究资料》),该表反映了上海(  ) 年份人力车马车轿子马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公共 汽车有轨电车188969845449110000019261460000034591943764172922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①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 ②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③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 ④成为汽车制造业的中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仔细阅读材料,材料表明上海的交通工具种类增多,公共交通有一定发展,日益近代化,故①②③的说法是正确的;另外这个时期虽然上海汽车很多,但都是外国进口的,说上海成为汽车制造业的中心是错误的,故排除④。 答案 A 3.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解析 由材料中的“汽车、火车、轮船”可知,新式交通工具已经在近代中国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反映了中国传统的“男女授受不亲”等封建礼教受到了冲击。因此,正确答案为A项。 答案 A 4.近代中国的交通变化呈现出地域分布不均衡的特点,这一特点是由近代中国(  ) A.政治发展不平衡决定的 B.经济发展不平衡决定的 C.列强侵略不平衡决定的 D.自然条件不平衡决定的 解析 铁路的发展,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反映。长期以来, 中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要高于内地,因此近代中国铁路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这种分布不平衡取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答案 B 5.上海小说家陆上谔在1910年发表的小说《新中国》中曾预言100年后,“中国将举办万国博览会。地点在上海浦东”,“街头的新生事物更多……”。以下表述与材料不符的是(  ) A.作者写作的年代正处于革命前夜 B.“预言”体现了作者的远见卓识 C.“万国博览会”演变为今天的“世界博览会” D.“街头的新生事物”有电话、汽车等 解析 小说发表“100年后”,即2010年,电话、汽车已经不再是“新生事物”,因此答案为D。 答案 D 6. .黄遵宪(1848—1905)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寄托情思的诗作《今离别》:“别肠转如轮,一刻即万周……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该诗所反映的是(  )。 A.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 C.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 D.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 【解析】 从诗中不难看出所体现的是新式交通工具速度快,而不是建筑、西装、餐饮方面,故选A项。 【答案】 A 7. 光绪帝二十五年,盛宣怀疏言:“入手而能用,著耳而得声,坐一室而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謦欬(咳嗽声),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上文所描述的新事物是(  )。 A.电报   B.电车   C.邮局   D.电话 【解析】 从材料中“入手而能用,著耳而得声”可以判断“新事物”应为电话。 【答案】 D 8. 1865年,两广总督毛鸿宾致总署函:“此(铁)路一开,遂为外国火车独行之路,中国马车既难与之并驾齐驱,更不堪其横冲直撞,势将断绝往来,商民交割。……且内地股匪未靖广……必乘机煽动,作梗生端,即外国人在中国者,亦不能平安无事。”此函隐含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 A.毛鸿宾属于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B.当时修铁路受到守旧势力的阻碍 C.因列强的干涉,中国当时不能自主修铁路 D.太平天国运动威胁到筑路安全 【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两广总督毛鸿宾找出种种理由阻挠铁路的修建,说明当时中国修铁路受到守旧势力的阻挠,故B项是对材料信息的准确描述。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包括修建铁路,所以毛鸿宾不可能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C、D两项的内容。 【答案】 B 9. 阅读下列材料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