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0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作业)(提升版).doc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0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作业)(提升版).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0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作业)(提升版).doc

PAGE  PAGE 7 2016-2017高一同步备课精品【人教版】(高端)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知识精练】 一、选择题 1.“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矣。”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土地兼并的危害性 B.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C.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D.土地私有的合理性 【答案】A 【解析】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土地兼并 2.北魏均田制规定:贵族和官僚可以通过奴婢和耕牛另外获得土地,奴婢授田额与良民同,耕牛一头授田三十亩,限四头牛。其主要影响是(  ) A.从根本上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问题 B.使劳力与田业相结合促进了农业生产 C.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上以加强控制 D.保留了贵族官僚在土地数量上的优势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关键信息:贵族和官僚可以通过奴婢和耕牛另外获得土地。据此可知,题干强调贵族除自身之外,还可以通过奴婢和耕牛获得与良民相同的土地,其带来的影响则是贵族可获得更多的土地,保留了贵族官僚在土地数量上的优势,故D项正确;A项“从根本上解决”的说法错误;均田制具有B、C两项的作用,但不是题干规定内容带来的主要影响,故B、C两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均田制 3.古代中国以农立国。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男耕女织,以一家一户个体经营为主 B.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C.重视灌溉,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D.重农的结果促进了我国古代历朝经济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特点 4.雍正帝指责地方官员:“此当青黄不接之际,朕待报湖南雨水情形,既特使人来奏,何雨水粮价竟无一语及之,汝任地方之责,试思宁有大于此事乎?”雍正帝意在(  ) A.强调重农意识 B.关心百姓疾苦 C.申饬官员无能 D.关注地方稳定]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材料信息反映雍正帝在青黄不接时,关注湖南雨水及粮价问题,指责地方官员隐瞒不报,C项材料未体现;A、B两项是表面现象;关注地方稳定,维护统治秩序是其本质意图。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特点 5.在古代中国,人口多少往往是一个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该表可以说明(  )] 历代长江流域人口密度比较表(人/平方千米) ——根据侯家驹《中国古代经济史》等改编 A.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B.长江流域的发展是先西部后东部 C.明朝时期我国经济全面衰落 D.我国政治重心南移的过程 【答案】B 【解析】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人口 6.829年,日本记载:“传闻唐国之风,渠堰不便之处,多构水车。无水之地以斯不失其利。此间之民,素无此备,动若焦损,宜下仰民间,作备件器,以为农业之资,其以手转、以足踏、服牛回等,备随便宜。”该记载(  ) A.说明日本效法唐朝改革政治制度 B.证实唐代水车灌溉技术传入日本 C.彰显中日之间经济文化水平相当 D.体现出唐代农业自给自足的特点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涉及的是农业灌溉工具——水车,没有涉及政治制度,A项错误;日本记载唐代农业灌溉工具水车的用途,证实唐代水车灌溉技术传入日本,B项正确;唐代时期中国经济水平高于日本,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农业灌溉工具,没有体现自给自足的特点,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灌溉工具 7.南宋时,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江浙一带的农业开始转型 B.经济重心已经向中部移动 C.太湖流域经济开始大衰退 D.江浙地区不再是经济重心 【答案】A 【解析】 ] 试题分析:南宋时,江苏苏州、浙江湖州地区成为全国粮食主产区。到了明清时期,湖广地区取代了江浙一带成为全国粮食主产区。随着古代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松江在元朝时成为当时的棉纺织业中心,到了明代中后期,浙江嘉善魏塘的纺织业也随之发展,可见当地的农业开始转型,棉纺织业迅速发展。故答案为A项;经济重心已经向中部移动,不属于实质问题,故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太湖流域经济开始大衰退,故C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江浙地区不再是经济重心,故D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经济重心 8.学者许倬云说,精耕细作型的农耕文明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