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社会教学论课标解读.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社会教学论课标解读

;一、课标的基本结构 二、新课标新变化 三、课标解读(前言部分);;课标结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1.课程的基本特征增加了“综合性” 课程设计体现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我的内在整合; 课程内容体现品德教育和生活教育有机融合; 教学活动体现儿童的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实现生活、教学、发展的三位一体。 ;2.课程基本理念的表述顺序和内容调整 课标(实验稿)第二条理念调整为2011版第一条:“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这是对课程价值的理解。 原课程标准中“学习做人”对低年级儿童来说比较抽象,修改为“学会关心、学会探究”更具体。;3.课程内容增加了“动手能力”的要求 将原“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改为“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增加了“动手”的要求,因为低年级儿童动手能力的发展是其创造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同时我国儿童在“动手”方面一直比较欠缺,增加“动手”要求也更有针对性。这样既强调动脑也强调动手,有利于培养手脑并用的儿童,进一步突出本课程活动性、实践性的特质。 ;4.“教学实施”强调把了解儿童作为教学的基础 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强调教学必须以深入地了解儿童为基础。 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在了解儿童的实际生活和发展状况,掌握每个儿童的特点和各不相同的需要,了解其所在的家庭和社区的状况等基础上进行。;5.教学评价、教学实践、课程开发是一个整体 在评价的理念上,提出了“本课程的评价与教学实施、课程开发是一个整体。评价不仅是为了解儿童的学习,它本身就是儿童丰富多彩的学习过程。在评价过程中,儿童彼此间讲述活动过程、分享探究发现和活动体验、交流作品和活动心得,都是儿童学习的生动体现。” 在评价的实施上,将评价的特点、方法与本课程特结合起来,克服了空洞、泛泛而谈的问题,更加有操作性、指导性。 ;1.课程性质的表述更加清晰 新版课标将课程性质定位在:“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同时,增加了原本没有明确提出的关于课程特征的阐述: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 ;2.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年段区分 课程内容修改为:“我的健康成长、我的家庭生活、我们的学校生活、我们的社区生活、我们的国家、我们共同的世界”六个领域 适当降低了内容的难度,对中、高年段内容做出区分度的说明。 ;3.增加了体现新时代要求的目标和内容 增加了“崇尚公平与公正”、“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课程内容中增加了“有荣辱感与知耻心;懂得感恩;珍爱我国的文化遗产”等内容。;4.对实施建议做了详细的、可操作性的补充与完善 教学建议部分对指导教师教学的指向和课程的具体实施要求更明确、清晰、详实。 提供的教学方法也更丰富、更明确,可选择性更强。 在评价建议部分,对原标准的评价目的与功能进行了结合与完善,评价目的和内容更加明确,评价方式和方法更加具体、易于操作。;;1.影响课程性质的外部因素 儿童:学习与发展 儿童观的影响 儿童发展特征与课程 学科:知识与能力 课程内容是对知识选择的结果 知识类型决定了课程组织方式 社会:个体与群体 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是本课程的主要来源 社会人才需求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重要依据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直接影响课程;对象:小学低年级儿童 基础:儿童生活 目标要求: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 类型:活动型综合课程 特征: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课程的生活属性 以生活为目标、内容,在直面儿童的生活中建构课程意义 以人为本的课程开发取向,而非以知识为本;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遵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旨在使学生形成对集体、社会的正确态度,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负责任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民。 乐于探究:学会学习,具有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本领,乐于探究,创造丰富多彩生活,追求快乐的生存状态。 热爱生活:生活的世界是由个体活动展开的,在活动中才能体验生命的快乐。;以“活动”为课程实施的主要方式,要求儿童直接参与“活动” “活动”是道德目标转化为道德品性的中介 教科书是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开展活动可利用的参考资源 本课程将品德教育、生活常识教育、文化教育、科学教育等有机整合,成为包容性强的综合课程。 ;对象:小学中高年级 基础:学生生活 目标要求:形成良好品德、促进社会性发展 总体目标是当代新公民素养的形成,核心是促进儿童基本价值倾向的形成,强调学生个性发展与其承担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 类型:综合课程 特征: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 内容综合:基于学生社会生活的整体性、具体性、易变性 学习方式综合:从学生生活和认知特点出发,通过感受、体验、分享、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