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的设计发散思维
从教学设计角度谈教师备课应加强什么? ;福建省基础教育新课程高中物理学科教学设计要求
1.教学内容分析
说明教材使用版本、第几册、第几单元、第几课等;分析具体的教学内容及其地位和教育功能。
; 2.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分析学生学习该内容的认知起点、学习兴趣、学习障碍、学习难度等。
3.设计思想
根据教师自身特点和学校实际教学条件,结合教学内容,概述教学过程中拟实践的教育理念、教学原则、教学方法。; 4.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对教学目标进行描述,注意将三维教学目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5.教学重点和难点
说明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 6.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针对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媒体(含资源)的分析,描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力求做到: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教学中既注重学科基本能力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注重学科思想与方法的教育,;;新课程中学物理创新教学设计模本
课题名称:
设计者:单位:×县(区)×中学 姓名
一、编写体例
1.设计理念(必选,200字以内);
2.教学内容(必选);
3.教学目标(必选,整体设计);
4.学情与教材分析(必选,200字左);
5.教学准备(可选);
6.教学过程(必选);; 7.板书设计(可选);
8.设计思路(必选,500字左右);
9.作者简介(100字左右)。
以上栏目的可选项目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自己的教学特色灵活选用。
二、编写要求
1.初中的老师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物理教科书按课时内容设计;高中的老师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物理教科书(物理1、物理2、选修1-1和选修3-1)按课时内容设计。; 2.要着力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程理念,突出课堂教学的科学性、互动性、思考性、有效性、可操作性和创新性。
3.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和重点内容部分要有“学情预设”、“设计意图”、“知识链接”等内容,以拓展和加深教学设计的内涵。
学情预设:主要写在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或某个有价值的问题上,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课堂中的预设生成、;; 5.每篇教学设计字数3000至3500字左右,要有电子文档备用。
三、编写格式
1.第一行标题:宋体,小三号,加粗,居中。
2.第二行教师所在单位,后面空格然后是姓名,楷体2312,字号小四,右对齐。
3.设计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情与教材分析、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设计思路、作者简介等空两格,字体为黑体,四号,加粗。; 4.教学内容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版)几年级第×页: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物理教科书物理(×)》(×版)。
5.正文全部为宋体,小四号。教学目标序号为:1. 2.……;教学过程序号为:一、二、……加粗;下一级序号是:1. 2.……;再下一级序号为:(1)(2)(3)……;再下下一级序号为:①②③……。序号全部空两格。
; 6.设计意图、学情预设、知识链接用楷体,字号小四加粗。前后用括号[]。
7.教学过程中的序号:一、二及标题文字全部用小四号,宋体,加粗。
8.页面设计为:B5(JIS),??落中行距为固定值,设计值为20磅。; 一、将教学内容转化为问题或问题情境,强化问题意识。
二、增加“学情预设”,强化对学生的关注,让课堂不断走向开放。
三、加强课前的实验准备,增强探索意识,提高实验动手能力。
四、加强课后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一、将教学内容转化为问题或问题情境,强化问题意识。
1、
新课程倡导
的学习方式
; 前提条件:把按照学科逻辑程序呈现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待探究的问题或问题情境。没有问题或问题情境作前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也就无从谈起。 ; ; 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但不是惟一课程资源;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学过程就是师生合理利用课程资源,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过程。 ; ; 二、增加“学情预设”,强化对学生的关注,让课堂不断走向开放。 ; ; ; 四、加强课后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 ; ; ; ; ;V0;谢谢大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