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城-我城-第三届两岸电影展观后.docVIP

他城-我城-第三届两岸电影展观后.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他城-我城-第三届两岸电影展观后

文档 PAGE  文档 他城、我城——第三届两岸电影展观后 叶思诗 作者简介:叶思诗(1981——),女,重庆人,西南大学文学院美学博士研究生,重庆师范大学传媒学院讲师 (西南大学 文学院,重庆400715) 摘 要: “重庆”在电影这种媒介表述中是一个被高度有限符号化的地域形象。“历史”符号化、“物恋”符号化、“风景”符号化、借助于符号化,能够提供给传播者和接受者透明和统一的编码和解码图谱,但同时就是对未被涉及者的进一步拒绝和封锁。有着自身历史沉浮的重庆、有着自身城市化进程、独特的生活经验、色彩鲜明的重庆在这样的整体环境里哑然着。台湾影片关于个人、关于城市的电影表述方式,对于在电影里被有限表达的重庆,无疑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关键词:有限符号化 城市讲述 散文节奏 2011年7月18日—23日,第三届两岸电影展在重庆举行。两岸电影展是中国电影基金会与台湾两岸电影交流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海峡两岸电影展。此次影展台湾和内地各有六部影片互映,台湾方面有《第三十六个故事》、《朱丽叶》、《酷马》、《当爱来的时候》、《台北星期天》、《与爱别离》,大陆方面有《日照重庆》、《西风烈》、《钢的琴》、《将爱情进行到底》、《我们天上见》、《观音山》。由于大陆方面的展映地是重庆,又有关于重庆的片子《日照重庆》和重庆籍导演张一白导演的作品(《将爱情进行到底》)参与,因此“重庆与电影”成了本次影展难以绕开的话题。这个话题含义很广泛,至少可以理解成六种关系①“在重庆取景拍摄的电影”、②“重庆政府或企事业单位参与投资拍摄的电影”、③“取材于重庆故事的电影”、④“重庆籍人士参与主创的电影”、⑤“工作关系在重庆的人参与主创的电影”、⑥“重庆的影视制作机构拍摄的电影”等等。这几个分项不仅常常可以互相粘合在一起,例如,《重庆大轰炸》就是①+②+③+⑤的组合就是张一白导演的《好奇害死猫》、章明导演的《巫山云雨》就是①+④的组合、动画电影《洛克斗士》就是②+⑥的组合,同时他们自身还可以继续划分出若干亚范畴。 1 本文无意对“重庆与电影”作全面的梳理,本文感兴趣的是“重庆”如何被电影理解和表述,涉及上述六种关系中的第一项和第三项。如果我们把符合这两项条件的电影进行交叉比对,就会发现“重庆”在电影这种媒介表述中是一个被高度有限符号化的地域形象。 首先,“重庆”往往作为一个历史符号,紧紧与“陪都”和“抗战”这一时空关系缝合在一起。不管是表现国民党对内关系的《重庆谈判》、《报童》、《在烈火中永生》、《温故1942》(筹拍中)等,还是表现对日关系的《东亚之光》、《重庆大轰炸》等,“重庆”这座城市本身在这种历史定型化的浓妆艳抹中被虚化成一种缺席,没有“前陪都”时代、没有绵延罗织的百姓生活、只有朝天门、解放碑、上清寺、渣滓洞作为具体地标协同“陪都”、“抗战”、“国共关系”这些抽象空间、时间、事件强化了“重庆”的历史符号化。 其次,“重庆”往往成为一个物恋化符号,紧紧与“火锅”、“美女”、“索道”、“桥”、“阶梯”叠影在一起。这也是很多电影在重庆取景的重要原因,《好奇害死猫》、《重庆美女》、《疯狂的石头》等。王小帅的《日照重庆》,故事本身是重庆的,也在重庆取景拍摄,但是电影却有意回避重庆整体的城市面貌,而来回突出“索道”和逼仄的阶梯小巷。这些以“重庆”物像为背景的电影其实和重庆并没有深刻的关系,是已经类型化的叙事与发生背景的简单拼贴。他既可以被复制到其他城市,也在过于清晰地指涉重庆物像时模糊、取代了重庆生活的本真。 再次,“重庆”往往成为一个风景符号,如果说重庆的主城部分往往与历史、物像符号相关,那么重庆的非主城部分则被虚化为与城市对立的自由叙事空间。无论是《巴山夜雨》、《巫山云雨》、《三峡好人》,还是《押解的故事》之于“龚滩”、《十面埋伏》之于“永川”、《满城尽带黄金甲》之于“武隆”。他们以其自身被遴选的理由,“三峡”、“边远古镇”、“竹海”、“天坑地缝”而拒绝着与重庆整个城市的“共名”。 同时,“符号化”是一个悖论式的命题,借助于符号化,能够提供给传播者和接受者透明和统一的编码和解码图谱,但同时就是对未被涉及者的进一步拒绝和封锁。被重庆人构成也构成重庆人的、行进在历史纵深中的重庆在被表达的符号之外哑然着。 2 吊诡的是,被符号化捆绑的重庆之所以有限地进入电影的表述,恰恰在于剩下那些隐匿在历史烟雾中的连贯山脊线没有找到自己的符号方式,因此很难被电影讲述。1937年底以前的重庆如何讲述?随着1937年底国民政府西迁,一直偏处西南一隅躲在历史深处的重庆才以非常匆忙和意外的姿态堂皇进入中国关于近现代的主观记忆 相对于客观的记录而言,历史的发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