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小学生作文模仿与创造汇.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生作文模仿与创造汇

1、模仿是创作的第一步。 茅盾说过:“‘摹仿’是创作的第一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乎一切创作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胜于蓝之青,何尝不是出于蓝?模仿为学生的继承和创造提供了坚实的基石。教无定法,写亦如此。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善学者,得鱼忘筌(音qúan,竹或草编的渔具);不善学者,刻舟求剑。” 意思是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比喻掌握了方法,就忘了本来依靠的工具。仿写中的“忘筌”也不是真的记不起来,而是形成自己的方法后对原有方法的一种不自觉地无视。 模仿正是教会了学生从范文中先学到法,即从无法到有法;然后在不断的模仿中得到并领会精神实质,养成习惯进而形成能力,忘掉方法,即从有法又走向无“法”,从而完成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这一认知飞跃。 中小学生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模仿性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思维也较少受到束缚,敢于尝试,敢于批判,敢于超越。如果我们能够在他们有关写作的思维模式定型之前把握这一时机,进行从模仿到创造的转化教育。通过对不同类型的范文进行模仿,让他们在模仿中体验创造的乐趣,领悟写作技能的诀窍,受到立意构思的启迪,得到遣词造句的点化,掌握布局谋篇的方法,培养模仿创新的思维,收获仿写成功的喜悦,那么,孩子们将受益终生。笔者曾教过的一个学生在仿写出《扩张药水》后曾惊喜地说:“文章原来可以这样写,创作原来是这样的!” 2、历代名家关于模仿创新的论述。 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证明着应该怎样写。(鲁迅) “摹仿”是创作的第一步。(茅盾) 艺术的事情大都始于模仿,终于独创。不模仿打不起根基,模仿一辈子,就没有了自我……从模仿中蜕化出来,艺术就得到了新的生命——不傍门户,不落窠臼,就是所谓独创了。(叶圣陶)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 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吕叔湘) 初学写作是经过有意或无意的模仿阶段,从中学会写作技巧。(何其芳) “不仅初入学的孩子爱模仿,中学生、大学生,以至早已离开学校的成年人,也在有意无意之间模仿自己认为好的事物。”(张志公) 善学者,得鱼忘筌;不善学者,刻舟求剑。(袁枚) 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朱熹) 模拟者,古人用功之法。读得韩文熟,便做韩文的文法;读得苏文熟,便做苏文的文法。(朱熹) “虽自此脱胎,而实有出蓝之妙。” (王国维赞秦观的名句“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 人从孩提时代就有摹仿的本能,而艺术就是出自本能的摹仿。(亚里士多德) 可以说,人是语言的动物,更是模仿的动物,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相互模仿。(亚里士多德) 这些名家的经典论述,为模仿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渐远式仿写”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3、古今中外模仿创新举例。 回顾人类的写作史,模仿创新的例子,举不胜举。我们这里随手拈来几例。 毛泽东主席的名句“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取自《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团)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一唱雄鸡天下白”脱胎于李贺:“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唱天下白”;“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是从三国时童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演化而来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是沿袭了李贺的“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笔者大致统计了一下,在毛泽东的诗文中,此种情形不下二十处。伟人的雄才大略和坦荡胸怀,岂是一个“模仿”了得? 鲁迅《狂人日记》带有果戈里原作的一些痕迹。他有一首政治讽刺诗《崇实》,是模仿唐人崔颢《黄鹤楼》写的;还有一首讽刺诗《我的失恋——拟古的新打油诗》结构、章法都是模仿西汉张衡的《四愁诗》。 欧洲许多第一流作家起初也都经过模仿的阶段:莎士比亚起初模仿英国旧戏剧作者;勃朗宁曾模仿过雪莱;陀思妥耶夫斯基和许多俄国小说家都模仿过雨果。美国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曾谈起自己是如何学习写作的:首先,在书报杂志中随便地找出一篇篇文章的小片断,耐心地读,达到快要背熟的程度。然后拿起笔进行不断地仿写。如此练了一个阶段,然后筛选国内外的名篇精粹,读、默、背之后照上述办法仿写,写完一遍对照一次原文,一直练到和原文大致相似为止。然后,再重新挑选一篇文章……最后,他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初唐四杰之首王勃模仿北朝庾信的《马射赋》中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写出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名句,传颂至今;李白仿汉乐府《长歌行》中“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更被赞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秦观的名句“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就是模仿温庭筠“雨后欲斜阳,杏花零落香”所得,因此才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