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格构式塔吊基础专项方案(新天地)汇
PAGE 27
第六章:格构柱式塔吊基础专项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塔吊安装使用说明书、《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手册》(第三版)、《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第二版)、《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等。
2.塔吊基础方案
2.1塔吊布置及基础概况
本工程使用六台中联QTZ63(5610)塔吊,具体位位置详附图;塔吊初次自由起升高度35mh040m,足以避开周边已有建筑物;塔吊最终高度约50m、60m、110m、120m,配套相应附墙件(详见塔吊安装专项方案)。其中2#、3#塔吊基础采用格构式基础,结合桩基;2#、3#塔吊设置4根塔吊专用的基础桩,有效桩长度必须保证12m,(遇到溶洞桩加长)直径800mm,桩端进入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所述 EQ \o\ac(○,3)2岩层1m。格构柱采用L140×14角钢作为主材,进入桩内3m,详见相应图纸。地面塔吊承台采用C40混凝土配筋,厚度1.2m,长×宽=3.5m×3.5m。桩顶标高146.7m,承台底标高152.00m。详见后附塔吊基础施工图纸。
2.2塔吊专用基础桩涉及土层参数(引自地质勘查报告)
表一
序号名称hi(m)qsik(kPa)qpk(kPa)ψsiψp1粘土 EQ \o\ac(○,2)15681.02质粘土 EQ \o\ac(○,2)22381.03强风化白云质灰岩 EQ \o\ac(○,3)141601.04中风化白云质灰岩 EQ \o\ac(○,3)28.2单轴饱和抗压强度的标准值47.2Mpa
表二
序号土层厚度hi(m)重度γi(kN/m3)极限侧阻(kPa)压缩模量Ei(MPa)1519685.92218.1383.63426.216048.226.5单轴饱和抗压强度的标准47.2Mpa2.3格构柱、格构式塔吊基础施工要求
1、格构柱端锚入混凝土承台长度不小于450mm和1/3承台厚度;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35;本工程定为 格构柱端锚入混凝土承台长度7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40。
2、格构柱锚入桩基中的长度不小于2000mm,并需增加箍筋和主筋数量,确保焊接质量桩混凝土等级不小于C30;本工程格构柱锚入桩基中的长度3000mm,桩采用水下C30混凝土。
3、吊(插)入桩孔时,应控制钢构柱的垂直与水平二个方向的偏位。特别需防止浇捣混凝土后钢构柱的偏位,施工方案中必须有防偏位措施(采用模具等定位方法)。
4、钢构柱尽量在工厂制作,成品后运往工地。现场焊接水平杆与斜撑杆(柱间支撑)等构件,必须持有焊接上岗证,原则上仍应由生产厂家派员施焊。
5、单肢钢构柱内部需留有足够空间,浇捣混凝土中应采取有效手段保证混凝土的填充率达到95%以上。
6、开挖土方时,塔机钢构柱周围的土方应分层开挖,钢构柱之间的水平与斜撑杆(或柱间支撑),连接板等构件,必须跟随挖土深度而及时设置并焊接。
7、塔机使用中,要经常观察钢筋混凝土连接块的变形情况;经常观察地脚螺栓松动情况,随时拧紧;经常观察塔机的垂直度,发现超差及时纠正。
3.格构式塔吊基础计算书
3.1基本参数
3.1.1塔吊基本参数
塔吊型号:QZT63(5610); 标准节长度b:2.8m;
塔吊自重Gt:737kN(升至理论附着最高时的最重状态,加平衡配重,在起升40m时自重为51t);
最大起重荷载Q:60kN; 塔吊地脚螺栓的直径d:按塔吊说明书设置;
塔吊起升高度H:40m; 塔吊地脚螺栓数目n:按塔吊说明书设置;
塔身宽度B: 1.6m; 塔吊地脚螺栓性能等级:按塔吊说明书设置;
工作风压:≤0.25kPa 非工作风压:≤0.80kPa(初次起升)
特别说明:抗压以全重加最大弯矩计算,桩抗拔以初升40m时的重量计算,此为最不利状态。在塔吊升至最高时,通过设置5个附墙件,塔身弯矩传递至基础承台的数值非常小,仅有塔身最大弯矩的2%左右;设置第一道附墙件时仅有20%左右,此时在最下端的基础主要承受垂直压力,且届时大底板负三层楼板早已浇筑完成,受力状况大为简化,因此塔吊在40m初始高度进一步上升后基础的受弯矩作用力状况无需进一步复核验算。计算图举例如下:
塔吊示意图
受力图
弯矩图
综上所述,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