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洋地质学复习(第四章 大陆边缘地质构造)汇
海洋地质学复习
第四章 大陆边缘地质构造
1.稳定型陆缘构造。
A.稳定型陆缘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
1)重力异常:明显的重力异常和磁力异常特征。陆架外部重力高,而陆隆地区出现重力低,在远离大陆的大洋盆地区则为正常值(见下图)。
2)地磁异常带:北美东岸大陆边缘存在着大体平行于大陆海岸线的两条地磁异常带。
3)地震剖面特征:
①反射和折射地震资料同磁异常一样反映出向海侧是典型的洋壳,
②陆侧基底深度大于洋侧深度,
③陆壳向洋变薄的趋势,
④陆壳受断裂强烈切割破碎形成一系列地垒和地堑、半地堑,它们逐级呈梯状下降,过渡到洋壳基底,
⑤陆架盆地和陆隆盆地发育,并充填着巨厚的沉积物。
4)构造特征:
稳定大陆边缘形成后仍受板块运动拖曳和大陆沉陷作用的影响,普遍发育张性断裂。最常见的类型是断面倾角上部陡、下部缓的犁式断层,成组出现,下部的平缓断面常常聚敛,上部断面则呈扇形。
被这些断裂切割的断块活动,导致断块翘倾而形成一系列地堑、半地堑和地垒组合。
局部特征,大型横向构造,无震海岭以及转换断层,走滑断层。
5) Moho面特征:
自陆向洋地壳减薄,Moho面呈逐渐升高的趋势。Moho面的抬升导致了地壳的减薄。
6)火山活动:
引张作用常伴随火山活动和深部岩浆活动。常见有岩墙侵入和局部火山作用。
7)物质组成和沉积构造:
洋壳与陆壳交界处可能是中生代的礁体,盆地内充填三叠纪红层、蒸发岩和火山岩,以及白垩纪海相陆源碎屑沉积。
B.稳定型陆缘主要分布
北冰洋沿岸、大西洋(除去西印度群岛弧)和印度洋(巽他岛弧除外)边缘,以及南极大陆(斯科舍弧除外)周缘。
C.稳定型陆缘形成与演化
与大陆岩石圈的分裂和扩张作用密切相关。大陆岩石圈在引张作用下减薄、裂解,随着裂解地块的漂移和新海底的扩张,形成新生的大陆边缘。与此同时,大陆边缘通过沉陷和沉积作用,逐渐塑造成稳定型大陆边缘。
其形成与演化大致经过“大陆裂谷”、“红海”、“窄大洋”(或“内海”)和“大西洋”四个连续阶段,它们与大洋张开的连续阶段相对应。
2.活动型陆缘构造
A. 活动型陆缘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
1)地震震源面:贝尼奥夫带
2)构造带的单向性:外带,大陆侧,中生代构造带;内带,洋侧,新生代构造带。构造活动性具有自陆向洋迁移的趋势
3)重力场的偶极性: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岛弧质量过剩,海沟质量亏损,正负异常之和近于0。
4)火山岩分带性及其地球化学的非对称性:
从洋到陆依次出现拉斑玄武岩系列、钙碱系列、碱性系列。
5)地热流的分带性:
海沟为低热流量带,过海沟轴(陆侧)达到最低,向岛弧过渡到高热流带,在弧后盆地再次出现高热流带。
低热流带与冷的大洋岩石圈俯冲下潜、等温面下降有关,高热流则与俯冲带深处热作用过程导致的热物质涌升有关。
3.转换型陆缘构造
特点:裂陷作用和火山活动均较微弱,甚至缺失,常伴有浅震活动;
不像非火山型边缘那样出现宽阔的地壳变薄作用,从而陆坡较陡峭,陆隆发育较差。
其上缺乏巨厚的沉积楔形体,整个陆缘宽度较小。
全球主要转换边缘的分布比较局限,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型边缘
各种岛弧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