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比较.pptVIP

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比较.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比较

经典条件作用与操作条件作用比较[1] 经典条件作用 操作条件作用 刺激和反应的次序 S——R R——S 过程特点 刺激替代 反应修正 涉及的心理学规则 接近联结原则 强化反馈原则 基本范式 [1] Bigge, M. (1990). Learning theories for teachers. New York: Harper Row. S1 S2 R S R 三、强化学说 1 概念 强化:能增强反应率的效果。 强化物:凡是能增强反应概率的刺激和事件 强化物vs.惩罚 2 强化类型 正强化vs.负强化 强化使用的原则:普雷马克原理(祖母原则) 4 强化的安排 连续强化vs.间歇强化 连续强化 强化安排 连续强化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建立十分有效,但对意志力、耐挫力培养效果不好。儿童和斯金纳箱的白鼠一样,当给予连续强化时,抗消退力很低,很容易放弃正确行为。一些纵容孩子的父母,很容易让孩子得到奖励,这会使孩子认为生活太容易、太简单方便,所以孩子缺乏一些父辈们信奉的传统美德就不足为奇了[1]。 [1] Carpenter, F. (1974). The skinner primer. New York: Free Press 斯金纳认为只要很好的利用强化程式,可以操作建立一个没有战争、犯罪、贫穷和污染的社会(《沃尔登Ⅱ》)。个体可以被塑造成具有人类美德的人:诚实、利他、有雄心壮志等等。所有这些愿望不仅能被实现,而且也应该要实现,这是斯金纳的坚定信念。教育就是学习一些反应,一些在将来生活中有用的反应。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在斯金纳看来,教师要利用这些操作行为技术,引起学生有意义的行为变化。所以好的教师应该具备这样的能力,即安排合适的强化序列,并通过这些强化使学生产生适当的行为反应。利用强化技术关键在于强化要及时,因此,他特别推崇机器教学。 四、行为的学习 斯金纳认为反应的后果影响进一步的行动,这些后果产生于外部环境,环境引起行为的变化,一个人将来做什么或不做什么,都是他自己与众不同的强化和惩罚史直接决定的。 行为塑造技术 连续接近技术:通过不断强化有机体的一系列逐渐接近最终行为的反应来使他逐步形成这种行为。 五、理论应用——程序教学理论 原理 学生要形成教育者希望的行为模式,这个行为一时作不出来,可以采用连续接近法,通过设计好程序不断强化形成最终行为目标。教育的行为就是设计好教育特定步骤的强化,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行为模式。 内涵 将各门学科的知识按其中的内在逻辑联系分解为一系列的知识项目,这些知识项目之间前后衔接,逐渐加深,然后让学生按照由知识项目的顺序逐个学习每一项知识,伴随每个知识项目的学习,及时给予反馈和强化,使学生最终能够掌握所学知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原则 ①小的步子 ②积极反应 ③自定步调 ④低的错误率 ⑤及时反馈 实施 直线式程序 教学机器或程序教材 四、总体评价 贡献: 克服了桑代克、华生等联结派学说解释学习现象的局限,扩展了联结派的眼界 加深了人们对行为习得机制的理解,使人们能成功地预测、控制和塑造、矫正行为 程序教学理论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对于今天的CAI教学 局限: 把人的学习与动物学习等同起来,简单归结为操作性条件反射,过于偏狭。 不注重人学习的内部机制和过程,将人等同于学习机器 [练习]理论的应用 第四节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学习的基本形式,即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学习,已经得到了彻底的研究,而那种更普普遍、更有效的学习方式,即通过观察而进行的学习却基本上被忽视了(bandura,1974)”换言之,班杜拉就是要弥补传统行为主义的这一大疏忽,因而对观察学习进行了广泛的实验研究1]。 班杜拉关注在复杂社会背景情景中发生的学习.在班杜拉看来,任何一种合适的学习理论,都要回答这样的问题:个体是怎样在社会情境中习得一种新的反应的?行为主义者,如斯金纳认为,是由于个体在做出反应时得到了奖励。尽管证据表明,通过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塑造程序,可以形成各种社会行为,但研究也表明,个体也可以只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习得新的反应。用班杜拉的术语来说,这些他人即榜样(models),通过这种观察而习得反应,即称为榜样作用(modeling)。 1]高申春,人性辉煌之路——班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