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6.木村宣彰论文090103revised
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論文集
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論文集
PAGE - 50 -
PAGE - 51 -
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論文集
- PAGE 29 -
佛教教育的機遇與挑戰
木村宣彰
日本大穀大學校長
序論——問題所在
當今時代,“人類”本身已成為世界性的問題。對於人類自己來說,人類已成為疑問的符號並問題化。在現代社會,人類自己已不能認清自己,即“人為何物”“人的價值是什麼”“人應如何生活為好”等,對於現代人來說,實難確定。自己不明白自己,是現代社會人類問題的新現象。
現代社會的特色,無疑更重視“科學”的價值觀,而且正變為沒有宗教的社會。人類的宗教教育已被社會所冷落,取而代之的是自然科學所代表的科學見解與思維方法。雖然人類通過觀察與試驗等科學方法而增加了知識,但僅為片面的知識而已,難以保持知識的統一性和完整性。一般知識雖???有增長,但另一方面,人類卻變得自己不明白自己。這已成為當今世界人類問題的現狀。
佛教教育的機遇
科學觀的特質在於從“外”觀察事物。即使關於人的價值,與其說作為“內”心問題加以捕捉,不如說追求人類“外”部的生活環境更加便利、高效、舒適,這就是科學技術。而且,它是“合理”的。有益於它的實現的人,就是“人材”。
日本諸多大學,與其說是將人作為人培養成優秀的“人物”,不如說是培養成對社會有益的“人材”。這不是將人作為人來培養,而是作為實現目的的手段,是人之機械化、非人化的表現。在現代社會的所有方面,喪失人性的現象日益顯著。雖然這一點眾所周知,相反卻不將其視為問題,這就是最大的問題。
人類迷失自己,不能像人一般的生活,最終導致不明人為何物,這就是日本社會的現狀。當真正的人明白自己被像機械一樣對待時,人也就失去了生活的感動與感激。即使自己獲得比機械還要優秀的好評,人也決不能沾沾自喜。這時,自己在知道自己為被非人而像機械一樣對待的自己與現在像機械一樣發揮作用的自己之間,必然產生自我分裂。
可以說最近日本社會發生在青少年身上的奇妙而悲慘的事件,就緣於這種自我分裂。正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培養人“心”的教育成為必然。因此,這裏就出現了育“心”教育、即佛教教育的機遇與挑戰課題。
佛教教育的挑戰
曾留學中國並學習佛教的最澄(767-822)著《山家學生式》,指出根據佛教教育,應培養成為“國寶、國師、國用”級的人物。同樣,遠渡中國學習真言密教、廣泛見聞當時中國學校情況的空海(774-835)著《綜藝種智院式》,創立了與國立學校不同的“綜藝種智院”。在《綜藝種智院式》一書中,有“物之興廢必由人,人之升沉定在道”之論述。講述了事物興與衰的原因在於與之相關的人。其人之興衰,必然取決於佛道的實踐方面。
鑒於日本佛教教育的這種傳統,終於在江戶時代孕育出稱為“寺子屋”的教育機構。其目的在於根據佛教精神,將人作為人來培育,追求徹底的佛教教育。因此,在擁有這種歷史背景的日本,在初、中、高等教育方面存在眾多佛教界創辦的學校。在高等教育方面,雖有70餘所佛教方面的大學,然今後應有何作為、其意義何在,正在受到眾人的廣泛關注。
日本佛教方面大學的佛教研究以文獻學為中心。換言之,佛教的根本在於人類成長過程中的實踐方面,卻難說在這方面的教育與研究必會引起廣泛重視,因之被評為“佛教學盛而佛教衰”。
鑒此,必須重新審視佛教研究和佛教教育的存在方式與關係。在佛教方面的大學裏,開發佛教知識和見識之“研究”與將其向社會開放的“教育”,必須像車之雙輪、鳥之雙翼那樣同時進行。無論是研究佛教,還是進行佛教教育,不可或缺的就是宗教信念。
所謂宗教信念,就是覺悟到在有限的自己之內與無限絕對之間的關聯。也就是對生活並感恩於永遠“生命”之中的自覺,或者說對自己置身於永遠之光、生活於佛《綜藝種智院式》絕對的“自信”。
所謂佛教教育的挑戰,只能自己轉換舊有的觀念和價值觀,即自助努力。
大穀大學的教育理念
在佛教不再成為我們人生觀和世界觀核心的今天,日本人喪失了生活的(精神)根據,並深感生活的空虛。這是因為沒有徹底貫徹以前在日本實行的佛教教育,亦即當今佛教未向社會開放的佐證。
我們大谷大學致力於佛教面向世界的開放。本校首任校長清澤滿之(1863-1903)在明確本校“建學精神”的《開校致辭》中說,“對於我們來說,最大事件是在確立自己信念的基礎上,將信仰傳於他人,即養成應儘自信教人信的人物”。本校的教育與其他學校不同,以“養成應儘自信教人信的人物”為目標。
佛教的“信”中含有“自信”的意思。那不是憑自己的智慧瞭解自己,而是依其“根本”覺悟到佛光普照以及自己生活的情況,切身感受到存在於自己之中的如來本願。自己明白如來的本願,就是“遇如來”“遇本願”。這就是自己覺悟到佛光普照的意義所在。
更準確地說,就是只有被動自覺、或者讓我們自覺了,才能自覺。這種人類的自覺,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