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课孔子与老子1
第1课 孔子与老子;复习要求:
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2、熟悉孔子的思想主张及其在当时的作用;
3、熟悉老子的思想主张及其评价;
4、历史概念:仁、礼、正名、道、无为而治。;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境;二、孔子思想的具体内容;2、保守思想—“礼”:“克己复礼”。
①内容:
礼:西周时期的等级名分制度;
克己复礼: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正名: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
②评价:礼的思想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斗争的消极性,体现了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仁”和“礼”的关系;3、政治思想—“德政”:“为政以德”。
①内容:一是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反对单纯的刑罚手段;?孔子认为用政令规范人民,只能使他们暂时屈从,而用道德来规范,却能使人民知好坏,真正归附于统治者。 二是要逐步改良政治。
②表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有格”。“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③评价:为政以德主张,对抑制统治阶级的暴政具有一定的作用;其改良政治的主张,体现了与时代同步的精神。;4、哲学思想: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5、教育理论:
①教育的指导原则:“有教无类”(招收学生不分贵贱)从而打破了学在官府的状况;
②教学的方法:“因材施教”;
③学习的方法: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温故而知新),学思结合,独立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迨),敢于坚持正确意见(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三、老子的思想主张;2、政治思想:“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
①统治者要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不要使用权谋,不要过分威逼百姓—积极意义。
②把原始纯朴的社会当作理想目标,认为统治者应该实行“愚民”政策—消极影响。;四、孔子和老子思想主张的异同;五、儒家文化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的原因;1、孔子说: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表明他提倡
A. 启发诱导,反对注入式的教育方式
B.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
C. 因材施教,主张依对象而进行教学
D. 为国举贤,宣传“仁”为核心的思想;2、孔子“学而优则仕”思想实质是
A.通过教育途径,选拔治国的贤良人才;
B.建立贵族垄断文化的机制;
C.应重视官员的文化素质;
D.应在社会上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3、老子和孔子思想观点的相似之处是
A. 都否认天命论
B .都主张恢复周礼
C .都主张体谅百姓,不要过分压迫
D .都强调贵贱有序;4、下列论述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是
①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②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③为无为,则无不治 ④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⑤天法道,道法自然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以下四种政府,你们认为孔子和老子会赞赏哪一个?A.人民只知道政府的存在,但不知道它做了什么事情B.政府的执政得到广大人民的赞扬C.政府充满威严,人民因为对它畏惧而安分D.被人民轻视、打???眼里瞧不起的政府 ;6、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
C?.温故知新????????D.?当仁不让师;7、家中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显然老人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A.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8、“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