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绪论_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
第一节 环境问题
一、全球气候变暖
二、核冬天的威胁
三、臭氧层破坏
四、光化学烟雾和大气污染
五、酸雨
六、生物多样性锐减
七、森林的破坏
八、荒漠化
;美国科幻影片《后天》描述了“明天之后”的未来世界:北半球冰川融化,地球进入第二冰河期,龙卷风、海啸在全球肆虐,整个纽约陷入冰河的包围中。;美国科幻影片《后天》描述了“明天之后”的未来世界:北半球冰川融化,地球进入第二冰河期,龙卷风、海啸在全球肆虐,整个纽约陷入冰河的包围中。;这一切都起源于温室效应,全球变暖……;高温使多国进入“灾难状态”?欧洲2003年夏天热死人;澳科学家监测全球变暖对高山生态的影响;漫画海底新村
;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大气温室气体的浓度变化;面对如此局面,我们不禁思索:人类何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我们每个地球人都应该做些什么?能做些什么来维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 当核爆炸时,巨大的能量将大量的烟尘注入大气,有的还高达12公里以上进入平流层。由于核爆炸所产生的烟尘微粒有相当大部分直径小于1微米,它们能在高空停留数天乃至一年以上,因为它们的平均直径小于红外波长(约10微米),它们对从太阳来的可见光辐射有较强吸收力,而对地面向外的红外光辐射的吸收力较弱,导致高层大气升温,地表温度下降,产生了与温室效应相反的作用,使地表呈现出如严寒冬天般的景观,称为核冬天。 ; 过去人们以为核大战仅仅使核爆炸地区造成大量伤亡和破坏,1988年5月23日联合国警告世界,核大战不仅可以直接杀伤数亿人的生命,而且严重地破坏地球气候和生态环境,有的地质学家认为恐龙就是由于宇宙物体撞击地球造成森林大火,碳灰弥漫空中,犹如核爆炸,使地表气温下降,气候恶化,导致恐龙无法适应而灭绝。 核冬天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大规模核爆炸掀起的微尘和因大火产生的滚滚浓烟,会长时间遮挡住阳光,造成全球性气候变化,使地球处于黑暗和严寒之中,动植物濒临灭绝,人类生存面临严重威胁。 ; 科学家计算,如果在一场核战争中使用50亿吨以上当量的核武器,不仅将有20多亿人成为直接受害者,而且会使世界上的气候发生重大变化,地面温度平均下降低至10℃以下,并持续数周以上。最后,地球上的相当一部分生命,包括人类在内,将在一场核大战中消失。 据历史记载,1815年4月,印尼的一座火山爆发,喷出数以万吨计的火山灰,升入高空,悬浮于空气之中弥月不散,结果使世界上许多地方出现异常的冬天,美国的纽约州竟下了一场六月雪。据科学家考证,大约在六七十万年以前,一颗小行星突然撞击地球爆炸,顿时地球上山崩地裂,火焰冲天,烟尘升向高空,遮天蔽日,久而不散,地球处于一片昏暗之中。由于大量烟尘持久地遮挡阳光,使地球气温陡然下降,进入了一个漫长而寒冷的冬天,茂密的植被大部枯死,恐龙等生物和动物遭到灭顶之灾。 ; 目前,世界上有5万多个核弹头,约达200亿吨梯恩梯当量的核武器,一旦发生核战争,地球上会不会出现类似的核冬天呢?这个问题引起五位美国科学家的注意。得出这样的推论:在一场50亿吨当量的核大战中,可将9.6亿吨微尘和2.25亿吨黑烟掀入空中,射向地球的阳光被这些黑烟的微粒吸收而变热,变热后的黑烟又产生一股上升气流,将黑色微粒子推向30公里高的同温层,使臭氧层遭到破坏。这样,整个地球就会变成暗无天日的灰色世界,厚厚的烟云遮盖着天空,终日不散,陆地再也见不到阳光,白天和夜晚难以区分,气温急剧下降,绿色植被枯死,海洋河流冻结,地球生态遭到严重破坏,人类生存条件被毁于一旦。这就是核冬天和核冬天效应所带来的悲惨世界 。;三、臭氧层破坏;南极哈雷湾站观测的10月份平均气柱O3总量;1970年的一天,保罗·格森教授发现肥料和超音速飞机释放的氮氧化物可能对臭氧层造成破坏。他的研究提醒人类开始关注头顶上那根本看不着的臭氧层的变化。4年后,罗兰德和简·莫里纳教授也证实了氟里昂在大气中分裂并释放出破坏臭氧层的氯原子,灭火剂中的哈龙也在破坏臭氧层。这3位科学家因发现了危及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而获得199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变化的原因 ;人为原因:人们使用冰箱、空调时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
Farman(1985)提出氯催化化学反应能破坏南极O3层:
Cl+O3 → ClO+O2
ClO+NO → NO2+Cl
O+NO2 → NO+O2
O+O3 → 2O2 ; 对于大气臭氧层破坏的原因,科学家中间有多种见解。但是大多数人认,人类?过多地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用CFCs表示)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
臭氧空洞不但造成温室效应,还导致氧气泄漏,地球的大气正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甲骨文合集》第十一、十二冊綜合整理.pdf
- 2024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科学试题卷(含答案解析).docx
- 典范英语7-5 Captain Comet and The Purple Planet近年原文.ppt
- 医院会诊制度培训学习.pptx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pdf VIP
- 项目风险评估报告(模版).pdf VIP
- 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试公需课答案.docx VIP
- 广东大湾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物理试题含答案.pdf
- NBT31010-2019 陆上风电场工程概算定额.pdf
- 威特门机RCRE24-RC48使用说明书.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