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文课程性质10_9_7
1.作业安排
第一次:拼音书写,要求书写规范,按照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的顺序画四线格书写。不规范扣15——20分,书写错误一个扣5分。抄写笔画、偏旁部首名称、笔顺规则。
第二次:识字写字教学设计。任选内容,写清楚整个教学流程。
第三次:阅读教学设计。完整一堂阅读课的教学设计,要求写整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及分课时教学目标。
第四次:撰写小论文。选择与小学语文教学相关的问题撰写小论文一篇。 ; 课前试教: 3人一组为单位 ,按顺序编组后,根据教学进度准备教学内容。每组组内试教并推选一人课前试教,试教者的成绩(按百分制计算,作为一次平时成绩)为全组同学的成绩。老师给分要拉开档次。
课堂规范:主动回答问题、提问题一次加平时成绩(100分内)2分,迟到一次扣6分,缺堂一次扣30分。作业缺交当次成绩为零。;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控制在每人8分钟以内,学生组内进行评课,同时上交评课记录,评课记录内要求有学生的优缺点和总成绩(90分以上不超40%)。微格教学提前申请。
课后要求:学生课后开展阅读,并整理读书笔记和读书摘抄,教师根据情况可在期末酌情加分。
各班建立公共邮箱或QQ群,学习资料、课例可保存方便学生下载。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吉诺特博士说:
“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让人开心,能伤人也可以救人。” ;绪论;二、内容体系;第一章 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第二章 小学语文课程理念与目标;
语文是什么???
;
清末:初等小学堂设“中国文字”
高等小学堂和中学堂设“中国文学”
民国:小学设“国文”课
五四运动:“国文”改为“国语”
1949年后,将中学的“国文”,小学的“国语”,统一称为“语文”。
;
叶圣陶先生
;
结论
;
2.小学语文课程的结构
;3.语文课程的性质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什么呢?
课程性质,是指一门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点。
;(1)工具性;
语言是进行思维和开发智力的工具。语言的发展能够很好地促进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的发展。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密切。
爱因斯坦:“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
;B.语文教材的工具性;C.语文学科教学目标;有一立方体木块,体积为27立方米,1/3没入水中,问“在水面上的部分是多少立方米?”;
;A.语言的文化诉求 ;语言负载文化价值;B.语文教材的人文性 ; 小学语文教材所负载的内容:如对祖国的忠贞、对民族的热爱、对山川的赞美、对他人的热情、对全人类的博爱、对社会的责任、对集体的热忱、对母亲的报答、对爱情的真诚等等;语文是什么?;C.语文教学过程的人文性 ;王崧舟 《爱的抉择》;故事发生在美国的一所大学。
在快下课时教授对同学们说:“我和大家做个游戏,谁愿意配合我一下。”
一女生走上台来。
教授说:“请在黑板上写下你难以割舍的二十组人名。”
女生照做了。有她的邻居、朋友、亲人等等。
教授说:“请你划掉一个这里面你认为最不重要的人。”
女生划掉了一个她邻居的名字。
教授又说:“请你再划掉一个。”
女生又划掉了一个她的同事。
教授再说:“请你再划掉一个。”
女生又划掉了一个……
; 最后,黑板上只剩下了三组人名,她的父母、丈夫和孩子。
教室非常安静,同学们静静地看着教授,感觉这似乎已不再是一个游戏了。
教授平静地说:“请再划掉一个。”
女生迟疑着,艰难地做着选择……
她举起粉笔,划掉了父母的名字。
“请再划掉一个。”身边又传来了教授的声音。
她惊呆了,颤巍巍地举起粉笔缓慢而坚决地又划掉了儿子的名字。
接着,她哇地一声哭了,样子非常痛苦。
教授等她平静了一下,问道:“和你最亲的人应该是你的父母和你的孩子,因为父母是养育你的人,孩子是你亲生的,而丈夫是可以重新再寻找的,为什么丈夫反倒是你最难割舍的人呢?”
同学们静静地看着她,等待着她的回答。
;女生平静而又缓慢地说道:“随着时间的推移,父母会先我而去,孩子长大成人后肯定也会离我而去,真正陪伴我度过一生的只有我的丈夫。”
其实,这是一节心理课,主题是:谁是我们最重要的人。
那么,你了解自己内心深处所渴望的恒久慰藉吗?换言之,你清楚自己最终将情归何处吗?不管男人还是女人,临终前,你最希望自己的亲朋好友还是至亲爱人陪伴在你的身边呢?
随着“只要曾经拥有,不求天长地久”的可以挥霍、可以重复修饰的青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