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建承包商安全文化建设培训教程
PAGE \* MERGEFORMAT 132
附件2 安全基础知识
2.1 危险化学品管理
2.1.1 危险化学品定义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第591号令)对危险化学品的定义: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定义为: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
2.1.2 危险化学品分类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将化学危险品分为3大类:理化危险、健康危险、环境危险。
第1大类,含爆炸物、易燃气体、易燃气溶胶等16类;
第2大类,含急性毒性、皮肤腐蚀/刺激、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等10类;
第3大类,含危害水生环境、急性水生毒性等7类。
2.1.3 危险化学品的主要危险特性
1)燃烧性
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中的可燃性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有机过氧化物等,在条件具备时均可能发生燃烧。
2)爆炸性
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等危险化学品均可能由于其化学活性或易燃性引发爆炸事故。
3)毒害性
许多危险化学品可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和动物体内,当其在人体累积到一定量时,便会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
4)腐蚀性
强酸、强碱等物质能对人体组织、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接触人的皮肤、眼睛或肺部、食道等时,会引起表皮组织坏死而造成灼伤。内部器官被灼伤后可引起炎症,甚至会造成死亡。
5)放射性
放射性危险化学品通过放出的射线可阻碍和伤害人体细胞活动机能并导致细胞死亡。
2.1.4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控制和防护措施
2.1.4.1 危险化学品中毒、污染事故预防控制措施
目前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替代、变更工艺、隔离、通风、个体防护和保持卫生。
1)替代
控制、预防化学品危害最理想的方法是不使用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的化学品,但这很难做到,通常的做法是选用无毒或低毒的化学品替代已有的有毒有害化学品。
2)变更工艺
虽然替代是控制化学品危害的首选方案,但是目前可供选择的替代品往往是很有限的,特别是因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原因,不可避免地要生产、使用有害化学品。这时可通过变更工艺消除或降低化学品危害。
3)隔离
隔离就是通过封闭、设置屏障等措施,避免作业人员直接暴露于有害环境中。最常用的隔离方法是将生产或使用的设备完全封闭起来,使工人在操作中不接触化学品。
隔离操作是另一种常用的隔离方法,简单地说,就是把生产设备与操作室隔离开。最简单的形式就是把生产设备的管线阀门、电控开关放在与生产地点完全隔离的操作室内。
4)通风
通风是控制作业场所中有害气体、蒸汽或粉尘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借助于有效的通风,使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气体、蒸汽或粉尘的浓度低于规定浓度,保证工人的身体健康,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5)个体防护
当作业场所中有害化学品的浓度超标时,工人就必须使用合适的个体防护用品。个体防护用品不能降低作业场所中有害化学品的浓度,它仅仅是一道阻止有害物进入人体的屏障。防护用品本身的失效就意味着保护屏障的消失,因此,个体防护不能被视为控制危害的主要手段,而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措施。
防护用品主要有头部防护器具、呼吸防护器具、眼防护器具、躯干防护用品、手足防护用品等。
6)保持卫生
保持卫生包括保持作业场所清洁和作业人员的个人卫生两个方面。经常清洗作业场所,对废弃物、溢出物加以适当处置,保持作业场清洁,也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化学品危害,作业人员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有害物附着在皮肤上,通过皮肤渗入体内。
2.1.4.2 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的预防
从理论上讲,防止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三点:
1)防止燃烧、爆炸的形成
①替代;
②密闭;
③惰性气体保护;
④通风置换;
⑤安全监测及连锁。
2)清除点火源
能引发事故的火源有明火、高温表面、冲击、摩擦、自燃、发热、电气、静电火花、化学反应热、光线照射等,具体做法有:
①控制明火和高温表面;
②防止摩擦和撞击产生火花;
③火灾爆炸危险场所采用防爆电气设备,避免电气火花。
3)限制火灾爆炸蔓延扩散的措施
限制火灾爆炸蔓延扩散的措施包括阻火装置、阻火设施、防爆泄压装置及防火防爆分隔等。
2.1.5 化学灾害的急救
化学品误入眼睛中的救治法:一旦化学品误入眼睛中,切忌揉搓,也不能闭着眼睛,应该立即找到水源,用水冲洗至少15min以上或者盛一盆干净的凉水,把头放入水中,在水中眼睛忽睁忽闭,隔三五分钟更换一盆水,重复上述动作。有他人在旁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