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80后文学
一、写作态度:
1.追求本真的率性书写
莫言就曾在张悦然《葵花走失在 1890》的序言中说:“张悦然小说的价值在于:
记录了敏感而忧伤的少年们的心理成长轨迹,透射出与这个年龄的心力极为相称
的真实。这种真实来自这代人的心灵深处,其实并不便于随意示人。他们喜欢什
么,厌恶什么,向往什么,抵制什么,这些都能在她的小说中找到答案。”当然,这段话不仅仅适用于这部作品,也不仅仅适用于张悦然本人,它同样适用于整个“80 后”文学。对于“80 后”文学而言,真诚而率性的青春成长是其作品中永远光芒四射的部分。这些有关青春的文字大多都书写了同一代人的真实生活,展现了一个属于当代年轻人的率性世界。 就如同我们所知,由于所生活与成长的环境不同,每一代人都拥有独属于他们那一代的情感经历与生命体验。同样的,每一代的作家也只能用他们那一代的思维观念来表达对于自我、人生、社会以及世界的看法。而出生于上世纪 80 年代的作家们,由于过早的用文字记录自己对于生命的感悟,年少的率真以及青春的张扬,都使得“80 后”文学呈现出一种对于成长本真的率性书写。无论是对于教育体制的厌烦,还是家长权力话语的反感,无论是青春期压抑下的忧伤抑或叛逆,还是充满着纯真的天马行空的幻想。作为“80 后”文学,文字对于创造者的首要意义便是满足他们倾诉的欲望,这种书写本是源于“80 后”对于青春的自我言说,因此,“80 后”文学无论渴望、张扬、迷失、放逐抑或重构,这都是一个青春期少
年对于自我生命真实的叙述,它无关历史、无关政治、无关家族,仅是青春使然。 放眼“80 后”文学,尽管各有各的标志,各有各的风格,如韩寒的轻狂、郭敬明的忧伤、春树的残酷抑或是张悦然的华美,然而,在这差异中又无不透露出率性的本真。就如同当年“新概念作文大赛”所提出的“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的创作口号一样,无论“80 后”文学对传统文学模式提出怎样的挑战,无论他们对现实中的生活表现出怎样的反叛,真切、真实、真诚的表达自己,才是他们最初文学的创作动机。“80 后”作家步非烟就曾经在 2007 年鲁迅文学院召开的“80 后”青年作家代表研讨会上呼吁“我们要求自由的表达我们自己!”而这句话也正点出了“80 后”作家创作的初衷。用春树的话来说就是:“想写就写,想怎
么写就怎么写,绝对不考虑慢慢写的叮嘱和忠告,任何高贵、经典、文本、抒情、意境到了我们这儿统统失效,用电影的话来说就是当下我们玩诗”。而这正是“80后”一族们当下真正的青春状态,因为青春本就自由无羁,本真率性。白烨就曾这样说过:“这种真率,在韩寒那里,可以表现为偏执;在郭敬明那里,可能表现为痞顽;在春树那里,可能表现为坦实;在张悦然那里,可能表现为纯真,但都是不掩不饰,不折不扣。径情直率地看生活,直截了当地写自己,在他们似乎是不言而喻的和天经地义的事情。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也大都是如此。他们写社会生活也罢,写校园生活也罢,都是用近乎透明的视镜去观察生活,用接近全息的传真去表达感受,都会以他们‘全打开’胸襟和‘不设防’的姿态,给你以纯真的感染和坦诚的感动。从文学是‘我手写我心’的要义上看,他们这一几乎是共性的特点,正相当直接地切近着文学写作的本义”。而这种真实也是“80 后”文学送给中国当代文坛的最为珍贵的礼物。
2.多重压力下的情感宣泄
虽然“80 后”作家追求“本真”,以满足自己倾诉的欲望为创作的最初动力开始写作,但是,他们究竟想要倾诉什么,究竟是承受了怎样的困惑才要倾诉,而这些困惑又为他们带来了怎样的精神压力终无从发泄,唯有选择文字来呐喊,这似乎才是激发“80 后”一代群体创作的重要原因所在。然而,对“80 后”而言,这种困惑与压力不可否认是来自多方面的,既包括他们青春期的心理压抑,同样的,也存在于家庭、学校、社会等诸多方面。 中国人一向是十分注重血脉亲情的,父母之爱便是其最突出的表现,而在“80后”身上,这种大爱与前几辈人相比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对于他们那些经历坎坷而复杂的父母来说,自身由于社会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缺陷决不能在子女身上重演,因此,在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富足的情况下,他们甘愿付出自己全部的爱,尽一切可能来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进而创建出一个父母心目中的子女最好的成长环境。然而,殊不知,这份来自于父母的沉甸甸的爱在“80 后”一代的心里又转化成了怎样的情感压力。对于“80 后”,特别是生活在城市里的独生子女的“80后”,“421”的家庭模式使他们从小便获得了长辈们前所未有的疼爱与关注,但是,这种爱却大多体现在物质要求的极大满足,而在心理需求上他们却是极少得到回应的。父母并不了解孩子们真正的内心世界,而这确是正处于青春期的“80 后”们所最最需要的情感疏通渠道。在他们的世界里有着和成人世界截然不同的情感体验,对于亲情、友情以及爱情的理解,对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