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须弥山传说
关于须弥山的传说
10级汉语言一班 王童玥《固原州志》上有一句话:“须弥山,在州九十里,松柏桃李郁然”,这是出现于明嘉靖、万历年间关于须弥山的最早记载了。见知实习的第三天,我们就来到了这座传说中的古山——须弥山,来的路上站满了一块块奇特的红色山丘,有棱有角的样子像有人特意切割形状的鲜肉,要不是没什么绿色植被作点缀,一定会是一盘逼真的黑椒牛排的。天黑乌乌的,到达目的地后,心情本来有点忧郁的我,在车中蓦地回头竟然看到了一行字:客到须弥遂人愿。一种莫名的感动瞬间攫住了我的心——这句话原来是说与我的吗?
一直好奇到底什么叫做“遂人愿”,遂心如愿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幸福感受?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查什么叫做“顺心遂意”,曰:称心如意,完全符合人的心意。这怎么可能?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八九,“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往往事与愿违,哪得顺心遂意的呢?“客到须弥遂人愿”,所以,在心里,我只把它当作一句关于须弥山的传说。
不过既然来到了这座据说能让人遂心如愿的须弥山,那就往里走吧,看看这座古山到底神奇在何处?红色的山块,红色的佛,隐藏其间若隐若现的绿顶红墙的寺院,不似人间,仿若仙境,像是一幅古画,瞬息将要有仙人从这古画中款步而下。须弥山,这样一座无欲无求的孤山,仿佛千百年来茕茕孑立于凡尘俗世之外,历尽沧海桑田而不变,与世无争,安然无恙,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我了解到,1920年发生在海原大地震,使须弥山石窟经历了一次浩劫。地震中,被誉为“须弥之光”的第51窟相国寺前室完全被毁,只有后室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当时地震中毁坏多少宝贵的造像,无以估计。地震余波未平,人为的破坏又前赴后继,给须弥山带来了难以愈合的创伤。相传“须弥松涛”是固原清代八景之一,当年须弥山峰峦叠嶂,苍松挺拔;风起处,低回时如浅唱低吟,高亢处如千军万马。然而这一景象今人无从领略,缘于1958年固原地区在此修建寺口水库,当时人们文物保护意识淡薄,工人白天到须弥山伐木,晚上就在窟中生火取暖,致使“须弥松涛”毁于一旦,洞窟内许多造像也变成了“黑面佛像”。须弥山下卖艺术品的老人回忆,文革“破四旧”时,许多人拿着锤子、榔头砸向这些艺术品,最大的5号窟大佛被民兵当作靶子练枪法,须弥山石窟遭遇毁灭性破坏。如今,须弥山现有162个洞窟内980余尊造像,保存较为完好的仅有350余尊,大部分造像被破坏,部分石窟内空无一物。因此,我们这次游学只是看到一尊标志性的红面大佛,那是第五窟大佛,其余所览皆是空无一物的洞穴被栅栏围起,真是令人惋惜不已。
据导游介绍,造就须弥山大佛这种红色的奇特岩石其实是一种罕见的硫酸盐成分,这种土质在北方少见,所以推断这其实是从南方整座运来的一座“飞来峰”,须弥山的佛像大部分雕刻于唐代,由此唐代国力之强盛可见一斑。然而,魏晋时期的佛教盛行这在我是很清楚的,使我不解的是像唐代这样一个盛世锦绣的朝代还需要佛教来麻痹精神?
其实,这就是我的愚昧无知了。唐代诗歌的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大家都比较了解,孰不知,唐诗还有一流派——佛境风物诗。佛境风物诗它既是写景但又与山水诗相区别,它充满了“禅趣”。比如,唐代著名诗人常建的《题后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唯余钟磬音。”蜿蜒曲折的小道,通往幽静之地;禅房掩映在繁花茂林的深处;山色美景令鸟儿也身心喜悦,清澈的潭水和明净的倒影,使禅者更能体悟到内心的清净与空明;在一片静寂之中,唯有古寺钟磬悠扬的钟声萦绕不绝,令闻者涤除俗虑,清心寡欲。其实诗境与我此时的心情好有一比,在这红佛古寺的围绕中,纷繁的心事随风而逝,离我远去了。更有王维脍炙人口的一首诗《鹿柴》,曰:“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诗中包涵有浓郁的禅趣,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中空灵境界的追求和喜爱,此诗“无言而有画意”,妙哉!陶公亦有一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中空灵隐逸的境界与摩诘之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唐代如此安详盛世,为何会佛诗流行呢?我想,其实任何朝代任何人类都需要一块心灵栖息的净土,即所谓灵魂的归宿。诗人们隐逸当然有时代的因素,也有可能是追求仕达的手段,但我想更多诗人真心是想摆脱熙熙攘攘,争名逐利的凡世,到达安之若素的心灵的桃花源。
《春江花月夜》诗云:“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正如诗中所说,地球上的任何生物与广阔??边的宇宙相比,真是小的可怜;就漫长绵延的无限时间而言,我们的生命只不过犹如短暂的浪花泡沫,我们又何必自寻烦恼呢?俗话说,“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那些比生命更短暂的功名利禄,如果和万古无尽的时空相比,真似过眼云烟,我们又何必为之牵绊?因此,一个人能够乐天知命,守住自己的本分,则无处不逍遥;一个人能够随遇而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通桥(2017)2101-Ⅱ时速16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预制后张法简支T梁24m.pdf
-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第5版)@第七章@复习笔记.pdf
- 2018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保险专业知识与实务》电子书.pdf VIP
- 公路收费站(所)风险管控清单.docx VIP
- 君正化工杜邦安全管理理念实施方案.pptx
- 在线网课学习课堂《空间句法与数据化设计——环境行为数据分析及设计应用》单元测试考核答案.docx
- 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约谈资料汇编.docx VIP
- 2024年华为认证HCIA-5G(H35-660)考试题库(附答案).pdf VIP
- 《Web 程序设计》说课.ppt
- 数字经济-第1篇.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