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章语文课程标准概述(一)
PAGE
PAGE 12
第一章 语文课程标准概述课程简介
本课程从语文课程的标准、目标入手,阐述了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与评价、常见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并从教学理念、角色定位、教学反思等角度概述了新世纪语文老师的素养。
第一章 语文课程标准概述
第一节 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演变看语文教学改革的新发展
面对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现代社会对公民所提出的素质要求,向语文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它要求语文教学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实践证明,沿袭了几十年的语文教学大纲不再适应当今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需要,必须寻求一种新的能完整体现语文课程改革理念的表现形式取而代之。教育部于2001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具体体现了语文课程改革的理念,它为我们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绘制出了施工的蓝图。《语文课程标准》从法定的角度,不仅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还对语文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作出了相应的规定。《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的语文教学改革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我们从教学大纲演变为课程标准中,可以正确把握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一、从语文学科性质的演变看语文教学改革的新发展
语文学科的性质定位,关系到语文教学全局性和方向性的问题。正确把握语文学科的性质,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颁布的各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人们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
一是强调思想性,摒弃工具性(1956年大纲);
二是独树工具性,摒弃思想性(1963年大纲);
三是强调思想性,兼顾工具性(1978年、1987年大纲);
四是强调工具性,兼顾人文性(2000年大纲)。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规定摆脱了长期以来关于语文学科性质的争论。语文课程教学的本质就是促进学生整体和谐发展。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客观基础在于人的整体和谐发展。“工具性”往往关注人在理性、认知、过程方面的发展;“人文性”往往关注人在非理性、情感、动机方面的发展。如果只强调工具性,忽视人文性,或者只强调人文性,忽视工具性,将会造成人的片面的畸形发展。“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可以使理性与非理性,认知与情感,过程与动机得到有机的整合,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位,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二、从课程理念的提出看语文教学改革的新发展
纵观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各部语文教学大纲,都没有专门的课程理念论述。语文课程理念的提出,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四个基本理念,这四个基本理念构成了完整的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所谓“语文素养”,是指在语文知识、思想方面的水平和正确的情感态度。我们在理解这一理念时,必须把握两点:第一,要面向全体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是为全体学生设计的,语文教育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使他们能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第二,要弄清语文素养所包含的具体内容。这些内容主要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语言文化的思想感情,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丰富的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培养语感,提升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培养健全的人格。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前提。我们在理解这一理念时,必须把握三点:第一,要正确处理好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的独特体验之间的辩证关系。首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认真读书,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其次,要组织学生进行多向对话,阐谈自己独特的体验,在对话交流中,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接纳,学会提升自己的认识。通过文本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上来。第二,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过去,我们对语文课程的学习,过分强调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与学、考与评都框定在课本与教参的范畴,结果是教师教得死,学生也学得死。实践证明,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在他们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形成的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学生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不仅包括课堂上的听、说、读、写、演等活动,还包括课外丰富多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