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李党争研究综述.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牛李党争研究综述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 专 业 学科教学 方 向 历史 考试科目 中国简史·古代 第 1 学期 研究生姓名 吴珅凯 学号 MZ14010 论文成绩 导师评语: 导师签字 年 月 日 牛李党争的研究综述 吴珅凯 学科教学(历史)MZ14010 牛李党争是指唐代统治后期的9世纪前半期以牛僧孺、李宗闵等为领袖的牛党与李德裕、郑覃等为领袖的李党之间的争斗。牛李两党自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因科举问题结恨,至宣宗大中三年(849年)李德裕死于贬所崖州(海南岛),“列为朋党,皆挟邪取权,两相倾轧……纷转排陷,垂四十年。”党争作为我国古代政治的一个特殊现象,历来就收到国内外历史学家的关注。朋党主要是指统治阶级内部具有不同政治背景和经济利益的对立的政治集团。与现代的政党存在较大差别。牛李党争作为宏伟王朝将倾之际的重大政治事件,一直备受争议。李贵的《20世犯牛曹党争研究述评》一文中就总结道:“20世纪牛李党争研究的争论主要集中在牛李党争是否存在,党争的起因,牛李两党与宦官的关系,党争的焦点和总体评价等五个方面。”[1]这里笔者只选用了部分文章总结了一下近年来众多学者对牛李党争的研究概况。 牛李党争的实质 对于牛李党争性质的讨论,陈寅恪的《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所下的定论影响深远,他认为这是科举与门阀的争斗,牛党是倡导改革的,而李党则是守旧的一派。[1]尽管很多学者受陈寅恪先生观点的影响,把牛李党争的实质定性为典型的士庶之争,比如何锡光的《从基础到形态——牛李党争的多元考察》中就仍然把李党当作没落势力。[2]但就目前学术界的研究来看,多数学者已经倾向于权力斗争的观点。这得益于对两党成员分析的深入。很多学者认为,唐末门阀制度早已衰弱,朋党政治实因科举而起,陈寅恪的观点已显陈旧。牛李党争与门阀科举之争相关不大,仅是两派政治势力的权力斗争罢了。 不过,也有学者在当中提出牛李党争实际上是士族阶层的“圈内斗争”,将牛李党争的原因归为地域郡望之别的冲突。以李浩的《从士族郡望看牛李党争的分野》一文中就可以看出,牛李二党成员大多都是士族出生,其中牛党核心人物多为关陇士族,李党多为山东郡姓。牛党虽重视科第,却多数为长安本地的豪门望族。李浩认为,自北朝到唐末,士族势力并未完全衰弱。与持权力斗争的观点的学者相比,两者相同之处也只有他们同为科举制度的得益者:“牛党核心人物皆为进士及第,还有进士带制科或明经带进士出身者,李党除李德裕、郑覃外,其成员亦基本上是进士出身。”[3] 除此之外,胡如雷的《唐代牛李党争研究》又提出了更为新颖的观点,他认为党争与门第无关,更体现于公卿地主与中小地主的斗争,将李党视为进步势力,牛党反而为反动势力。[4]但这样的看法依然是“一刀齐”。(周建国)[5] 牛李党争与科举制度 牛李党争与科举制度的关系,近年来多数学者多突破原陈寅恪先生的观点,认为科举制度仅仅是牛李二党的政治斗争工具。不过,学者王志东在《牛李朋党之争的后果——牛李党争与唐代科举的发展(三)》文中总结道:“牛党的胜利是庶族在科举上的胜利,是科举在政治上的胜利,并由此而导致大唐王朝的灭亡。从有唐一代科举发展来看,牛李党争以政治的形式来实现科举由本义向单纯学问名誉制度转化的过渡,牛党的胜利表明科举作为单纯学问名誉制度的全面发展。”[6]依然认为牛李党争是士庶之争,沿袭了陈寅恪的观点。关于牛李党争的社会属性和党派分野,陈寅恪先生认为:“牛李两党之对立,其根本在两晋南北朝以来山东士族与唐高宗。武则天之后由进士词科进用之新兴阶级两者互不相容。”[7]这里可见陈的观点是从阶级对立和历史发展的角度来分析的。李党代表门阀士族的守旧势力,而牛党成员则多为进士出身,代表科举制度的新生力量。学者李润强在《科举制度与牛李党争的政治互动》一文中就提出:“牛李党争借助政治权力不断对考试制度施加影响,固化座主与门生的关系,乃至干预科举风习,科举成为朝廷党争角逐的重要领域。”单纯的把牛李二党当作革新守旧派别之分未免过于武断。唐代科举颇重座主与门生的关系,进士登第之后,与宰相,考官之间的关系往往非同寻常。唐代朋党的形成与科举制度可以说有直接关系。 学者胡如雷在《唐代牛李党争研究》中举例了部分牛党成员打压寒门考生以及李德裕拔擢寒士的例子,而学者周建国在他的文章《关于唐代牛李党争的几个问题——兼与胡如雷同志商榷》中举了会昌三年反对录取部分寒士的例子。他认为牛李两党在科举上虽有是非优劣的差别,但在用人方面却都有扩大门阀贵族势力的倾向。周反对阶级势力代表的说法,对于两党在科举方面采取的措施,也只能理解为党魁的个人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