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科学导论 吳良鏞 .pdf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 吳良鏞 .pdf

转自: 专筑网 iarch.cn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 吳良鏞 内容简介 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以人类聚居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的科学。它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而不像城市规划学、地理学、社会学 那样,只涉及人类聚居的某一部分或是某个侧面。学科的目的是了解、掌握人类 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更好地建设符合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本书是吴 良镛院士基于多年来的理论思考和建设实践著述而成。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 分人居环境科学释义阐述了人居环境科学的来由、人居环境的构成、人居环境 建设的基本观念、人居环境科学的方法论,以及在保护和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人居 环境方面的研究实例;第二部分道萨迪亚???人类聚居学介绍,是吴良镛院士指 导研究生章肖明等对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人类聚居学思想研究的综述。 目录 第一部分 人居环境科学释义 第 1 章 探索人居环境科学的缘由与过程 第 2 章 人居环境科学基本框架构想 第 3 章 人居环境科学的方法论 第 4 章 人居环境规划与设计论 第 5 章 人居环境科学与教育 第 6 章 在人居环境科学实践的道路上 第二部分 道萨迪亚斯人类聚居学介绍 第 7 章 人类聚居学概说 第 8 章 人类聚居基本事实分析 第 9 章 人类聚居学理论研究 第 10 章 人类聚居建设行动的研究和建议 第 11 章 道氏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研究实践 附录 编辑推荐 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以人类聚居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的科学。它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而不像城市规划学、地理学、社会学 那样,只涉及人类聚居的某一部分或是某个侧面。学科的目的是了解、掌握人类 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更好地建设符合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人居环 境科学导论》是吴良镛院士基于多年来的理论思考和建设实践著述而成。 作者简介 吴良镛 中国建筑学家。江苏南京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著名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家。1922 年生于江苏南京。1944 年重庆中央大学建筑 系毕业,获工学士学位。1946 年开始协助梁思成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 1948 年赴美国匡溪艺术学院建筑与城市设计系学习,1949 年获硕士学位。 1995 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6 年被授予国际建协教育/评论奖。 1950 年获美国罗马奖金竞赛荣誉奖,两次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亚洲建协金质奖章。主持编写城市规划设计报告多种。 1951 年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系主任等职。还与北京农业大学 合办园林专业,创办建筑与城市研究所并任所长。曾兼任建筑工程部科学规划建 筑城市规划组副组长、国际建协、人类聚居学会的副主席、美国建筑师学会荣誉 资深会员,中国建筑学会和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 事长。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为培养建设人才和师资队伍作出贡献。在建设实践方 面,多年来参与天安门广场改建工作,北京图书馆设计,唐山地震改建规划,北 京市亚运会建设研究,北京市危旧房改造等。 吴良镛教授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为培养建设人才和师资队伍做出了杰出贡献, 多次获得国内外嘉奖,1996 年被授予国际建协教育/评论奖。此外他主持参与多 项重大工程项目和科研课题,如北京图书馆新馆设计、天安门广场扩建规划设计、 广西桂林中心区规划、孔子研究院规划设计、京津冀北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 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项目——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人居环境:基本理论与 典型案例研究、滇西北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东北亚地区城市化发展新 途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重点项目--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建筑环 境的保护与发展研究等。 1999 年 6 月 23 日,国际建协第 20 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一 致通过了由吴良镛教授起草的《北京宪章》。《北京宪章》总结了百年来建筑发展 的历程,并在剖析和整合 20 世纪的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成就与问题以及 各种新思路和新观点的基础上,展望了 21 世纪建筑学的前进方向。 这一宪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